关于西城区200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4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04年1月11日在西城区第十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西城区财政局
各位代表:
我受西城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西城区200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4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
一、200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3年,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全区各部门坚决贯彻和落实党中央一手抓防治"非典"、一手抓经济建设的战略决策,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振奋精神,团结奋斗,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夺取了抗击"非典"和经济发展的双胜利。区域经济继续以较快速度增长,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各项指标圆满完成。
现根据《预算法》和《西城区预算监督办法》的有关规定,报告全区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财政收入累计完成343806万元,完成区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批准的财政收入预算342000万元的100.53%,比上年增长10.60%。财政支出预计完成285766万元,比上年增长12.97%,其中区级财力支出预计完成252081万元,完成区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四十四次会议批准的调整预算260000万元的96.95%。
根据目前情况测算,在财政收入343806万元的基础上,减去体制上解104939万元,加上本年度市追加专款53071万元,总财力预计为291938万元。在此基础上,减去预计的财政支出285766万元,当年结余6172万元。全区财政预算执行实现了收支平衡(最终结余以决算数字为准)。
2003年财政预算执行的主要特点是:
(一)克服困难,财政收入完成既定目标。
区财税部门克服困难,齐心协力,积极组织收入,圆满完成了财政收入任务。全年财政收入的运行态势可以概括为"一季度高开,二季度回落,三季度恢复,四季度回升"。各主要税种完成情况基本正常,其中:增值税完成28825万元,比上年增长2.73%;营业税完成167696万元,比上年增长11.07%;企业所得税完成54120万元,比上年增长11.47%;房产税完成51838万元,比上年增长8.70%。随着财政收入体系的不断完善,本年度非税收入完成较好,共组织收入5342万元,比上年增长89.23%。
(二)发挥资金保障作用,支持抗击"非典",克服"非典"对经济的不利影响,提高了财政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效率。
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启动紧急预案,开辟资金拨付的"绿色通道",保证"非典"防控经费及时足额到位。落实对防治"非典"医务工作者的工作补助。实施对"非典"患者和困难群体中"非典"患者的医疗救助。严格管理社会捐赠的资金和物资,保证专款专物专用。全区共投入"非典"防控经费2732万元。各预算单位也通过压缩项目支出,调整支出结构,支持全区和本部门的疫情防控工作。认真研究并落实"非典"财税优惠政策,累计减免税费3110万元,帮助受"非典"冲击较大的公交、餐饮、旅店、旅游等行业渡过难关,恢复生产和经营。
(三)保证法定支出,增加对重点支出的投入,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全年累计投入56787万元,保证了社保大厦、区公安分局看守所等社会事业项目竣工使用,建成马甸玫瑰园绿地,推进白云路、陟山门等重点整治项目。聘请中介机构对政府投资的8个基本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审计,审减金额580万元。对教育、卫生、科学等社会事业投入78014万元,占区级财力支出的30.95%,均达到了法定的增长要求。拨付5935万元资金,落实国务院和北京市的增资政策。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费2711万元,解决困难群众生活问题。向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贷款10000万元,用于发放标准租私房腾退安置补贴,目前已发放补贴8724万元,解决了383户居民的腾退和安置问题。
(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继续深入。
不断完善部门预算执行和管理办法,规范部门预算执行中的资金申请、拨付行为。不考虑市追加因素,全年部门预算执行到位率预计达到97.05%,保持了较高的水平。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稳步推进。教委系统所有二级预算单位全部纳入教委核算中心,实行统一核算。区直机关大院6个单位率先成为国库集中支付试点。宣传和实施《政府采购法》,规范政府采购程序,制定了9个不同采购项目的政府采购工作流程,全年采购资金累计26058万元,完成年初政府采购预算21300万元的122.34%,资金节约率为8.89%,国库集中支付率达到65.90%。
各位代表:总体上看,2003年财政收入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总量得到进一步扩大,支出结构不断优化,财政管理改革继续推进,资金使用效益有所提高,各项预算指标如期完成,全年财政收支实现平衡,这些工作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同时,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财政收入在高基数的基础上,继续大幅增长存在一定困难;财政支持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深化改革和维护稳定的任务较重,支出压力很大,收支矛盾在相当长时间内仍将十分突出;财政支出中仍然存在一些资金浪费现象,财政供给的范围和支出结构有待调整,资金使用方式有待规范,资金使用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在铺开财政改革广度的同时,还需要不断挖掘改革的深度。以上这些问题需要在经济发展和财政改革深化的过程中,高度重视,着力解决。
二、2004年财政预算草案
2004年是我区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贯彻落实"五个统筹",进一步巩固区域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加快实施区"十五"计划和迎奥运行动计划的关键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做好2004年财政工作,完成全年预算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综合分析全市和全区的经济形势,2004年财政预算草案编制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全国财政工作会精神,按照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三项改革为主线,稳步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实施财政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持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确保重点,压缩一般;强化财政监督,探索建立预算绩效评价制度,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2004年财政预算草案是:区级财政收入安排378200万元,比2003年增长10%。区级财政收入的增幅与全区国民经济增长率做同步安排,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2004年,我区经济将在巩固上年良好运行态势的基础上,继续朝着统筹协调、持续健康的方向发展,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将进一步趋好,这是财政收入增长的原动力。但是,也应该看到,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随着改革的深化,区域经济运行中许多深层次的矛盾会更加凸显,改革和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财税改革和市区财政体制调整给财政收入的组织也带来了一些不确定性。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2004年财政收入的增长率安排为10%。
区级财力支出在财政收入安排378200万元的基础上,扣除体制上解基数103885万元,加上以前年度市专项结余,安排297000万元,比2003年预计财力支出252081万元增长17.82%。
2004年,区级财力支出将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目标和要求,在财力许可的范围内,向公共事业和公共支出倾斜。区级财力支出安排的重点是:
(一)集中财力办大事,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在2004年区级财力支出中,安排城市建设专项资金62200万元,用于建设区老干部文化活动中心、老年医院、法院审判大楼、体育局综合训练馆等社会项目;支持新街口小七条、南草厂、南小街等道路改造工程;加大对城市综合整治、城市绿化和景观建设的投入力度。安排税源建设和产业促进资金4720万元,落实《关于促进税源发展和鼓励吸引资金的试行办法》和《关于促进金融产业发展的意见》等各项优惠政策,继续做好涵养税源和吸引税源的工作,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二)保证各项法定支出。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2004年相应增加教育、卫生、科学等方面的支出。对教育事业投入76700万元,同比增长9.84%,达到了"三个增长"的法定要求。增加对科学事业的投入,安排500万元的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经费和2000万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资金。加大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在依法保证的卫生经费中,安排了640万元的预防保健经费和400万元的社区卫生服务专项,建立了600万元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扶持资金。
(三)确保行政管理类支出需要。
为政府部门履行行政管理、司法和治安等公共职能提供资金保障,安排行政管理费25300万元,同口径比较增长约12.77%;安排公检法司支出22200万元,同口径比较增长约9.83%。考虑到近年全市工资增长机制以及住房、医疗改革进展情况,继续在部门预算中将相关经费做好预留安排。
(四)支持社会保障和其他社会事业的发展,促进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
继续安排2000万元的"政府促进再就业资金"、2000万元的"扶贫济困资金"和1000万元的"爱心助困资金",解决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扶助弱势群体。安排全区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43500万元。继续采取贷款方式,进一步落实标准租私住房腾退和安置工作,并在预算中安排好本息偿还资金。分别安排80万元的专项资金,支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全民健身活动和社区教育工作。
三、2004年部门预算编制情况
按照财政部和北京市财政局关于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的要求,全区部门预算改革稳步推进,汇编完成的《西城区2004年部门预算》,将提交各代表团,供代表审议。
2004年部门预算编制原则是:收支平衡原则;零基预算原则;综合预算原则;确保重点,压缩一般;人员经费按实际、公用经费按定额、项目支出按财力。在以上原则的基础上,强调精打细算地安排各类预算支出,尤其要从严控制会议费、培训费等一般性支出。
2004年全区部门预算改革实现了两方面的突破:其一,修改完善了行政事业单位公用经费定额,按照单位性质划分六类定额标准;其二,初步构建项目库,出台《西城区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试行)》,逐步规范项目支出预算的编制、申报、筛选和核定工作。
四、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勇于突破,不断创新,开创财政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奋斗目标,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是保证我区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建立稳固和平衡的区域财政的基本需要。只有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统筹运用政府预算、税收、财政信用、资产管理等财政手段,促进区域经济向更加协调和高效的方向发展,才能确保全年预算任务的圆满完成和财政的可持续发展。
(一)促进经济发展和财力的不断壮大
综合运用政府投资、财政补贴、财政贴息等直接或间接手段,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和带动作用,促进经济增长。依托政府投融资平台,解决地铁四号线站区拆迁、德内大街、赵登禹路等重点市政道路设施建设的融资问题。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如资本金注入、贷款贴息、融资担保、回报补偿等,用好政府引导性资金。积极支持六个重点功能街区的建设,落实各项产业发展促进政策,促进金融保险、科技信息咨询、房地产等支柱行业快速发展,提升文化旅游业,大力改造传统商业,努力培育经济增长点,拉动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整合利用支持企业发展的财政性资金,重点扶持中小企业,注重发展非公经济。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构建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提高国有资本的运营质量,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在区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严格维护税法的统一性和权威性,做到依法征税、应收尽收,保证财政收入和区级财力的稳定增长。在继续强化税收征管的同时,切实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加大税法宣传力度,推动税收领域的诚信建设。密切关注重点行业和重点税源的发展变化,增强收入组织和管理中的敏感性。将财政收支分析与经济运行分析结合,不断提高预算执行分析水平。
(二)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教育、科学、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科学合理地安排财政预算,不断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与人民群众利益相关的事业发展需要,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依法保障教育经费,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巩固和发展西城区基础教育的优势。增加科技经费投入,鼓励技术创新和技术成果转化,扶持和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支持社区科普、青少年科普、健康科普等活动的开展。加大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支持力度,完善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和监督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继续支持什刹海旅游文化节等有特色的旅游文化活动,促进历代帝王庙对外开放和营销宣传工作。继续支持健身园建设,丰富群众文体娱乐活动。
(三)支持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和完善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支持各项改革、促进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起着重要的作用。要积极推进与我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关怀城市特困群体,落实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充分利用区街两级"政府促进再就业资金",建成多层次的劳动就业服务体系,提供职业培训,开发就业岗位。关心弱势群体,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用好"扶贫济困资金"和"爱心助困资金"。
(四)继续丰富和发展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各项内容
要通过深化财政改革,健全财政职能,加强财政管理,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完善项目库和项目支出管理办法和手段。研究科学的绩效预算评价体系,促进财政支出效益的最大化。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提高综合预算的编审水平。有步骤地扩大国库集中支付范围,全面推开工资统发工作。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对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实施"三统一"管理,即统一保险、统一维修和保养、统一加油。不断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完善政府采购监督体系,提高采购效率。
(五)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建设管理型和服务型相结合的财政
要按照依法行政和依法理财的要求,不断规范财政工作。认真贯彻和落实《行政许可法》,继续清理行政审批事项,规范管理保留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切实贯彻执行《会计法》,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严厉打击做假帐等违法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按照《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西城区预算监督办法》等法律法规和制度办法的规定,坚持依法理财,积极主动接受对政府预算的管理和监督。在加强财政管理的同时,要增强财政的服务意识,继续改进机关工作作风,讲求办事效率,尽职尽责做好各项工作。要通过对理财观念的创新、运行机制的创新和管理手段的创新,不断完善财政职能,规范管理行为,建立规范的财政、高效的财政、发展的财政和服务的财政。
各位代表,虽然我们对于今年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良好的预期,但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今年预算任务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我们要按照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全面提升财政管理水平,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圆满完成2004年财政预算任务,共同创造我区经济和社会统筹发展的良好局面!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