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



信息详情
(失效)西政发〔2020〕5号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关于 印发《西城区群众身边体育健身设施建设 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


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各相关单位:

经区政府同意,现将《西城区群众身边体育健身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落实。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

                             2020年6月8日

(此件公开发布)


西城区群众身边体育健身设施建设

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


西城区地处首都功能核心区,人口密度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健身需求与体育场地设施紧缺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以体育生活化社区全覆盖和9个全民健身示范街道为基础的“一刻钟健身圈”为群众提供了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保障,但对标体育强国建设目标和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的要求,西城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还存在明显不足。

为深入贯彻落实《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民健身条例》,加强公共体育服务,有效增加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破解“健身去哪儿”难题,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健身需求,进一步提升广大群众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推动西城区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担负起核心区职责使命。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落实北京城市新总规,深入践行“红墙意识”,强化民生责任,突出首善标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紧紧围绕“七有”“五性”需求,切实落实好“聚焦增强人民体质,健全促进全民健身制度性举措”要求,全面提升体育用地及体育场地人均面积,不断完善体育场地设施空间布局,增强城市活力,进一步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工作原则

(一)完善体系,突出公益

加大体育场地设施配套建设力度,健全全民健身设施网络,高标准保障公共体育服务设施的类型、数量、质量,为市民提供更便捷、更多元、更综合的体育健身场所,不断提高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水平。

(二)统筹协调,融合发展

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群众受益”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发展思路,加强区域政策统筹,在疏解腾退、绿地公园、文旅商贸、社区服务等土地空间中建设体育场地设施,融入体育健身功能,进一步满足百姓的多样化健身需求。

(三)聚焦问题,补齐短板

正视核心区体育场地设施困局,积极破解区域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均衡性、便利性、多样化、智能化不足等问题,加快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重点抓好健走步道、冰雪场地、足球场地、多功能运动场地等建设。

(四)建管并重,提高效率

切实提高体育场地设施服务能力与服务品质,加快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及运营管理的智慧化发展,鼓励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有效盘活现有资源,提高体育场地设施使用率。

三、总体目标

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构建“布局均衡、多元融合、开放惠民、科技智慧”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发展新格局。年均新增体育场地设施面积2万平方米,每街道每年至少新增1处体育健身场地,全面建成滨水健走步道体系,建立智慧体育服务体系,显著提升体育场地设施质量。促进“一刻钟健身圈”品质提升,初步体现“城市即体育公园”。

四、主要任务

(一)全面落实公共体育用地规划,优化场地均衡布局

1.根据北京城市新总规对核心区要求,落实公共体育用地指标。结合西城区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和布局公共体育设施,保障公共体育设施落地落位,完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体系。(责任单位:区体育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西城分局、区发展改革委)

(1)区体育局联系科室:群众体育科

联系人:龙 宇  联系电话: 68020623

    (2)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西城分局联系科室:规划实施科

联系人:康  帝  联系电话:83975272

(3)区发展改革委联系科室:社会发展科

联系人:吕婷婷  联系电话:83926759

2.有序推进区级公共体育场馆的新建、改建、扩建。切实加强公共体育场馆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场馆综合利用率和运营能力,充分发挥公共体育场馆在提供公共体育服务、满足群众健身需求方面的作用。推动月坛体育场滑冰馆、广安体育大厦建设,增加体育场地数量,提升服务品质。2022年冬奥会前区级公共体育场馆100%完成无障碍化改造。(责任单位:区体育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西城分局、区发展改革委、区住房城市建设委、区财政局、区残联)

(1)区体育局联系科室:群众体育科

联系人:龙 宇   联系电话:68020623

    (2)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西城分局联系科室:规划实施科

联系人:康  帝  联系电话:83975272

(3)区发展改革委联系科室:社会发展科

联系人:吕婷婷  联系电话:83926759

(4)区住房城市建设委联系科室:重大办棚改组

联系人:李  志  联系电话:81025985

(5)区财政局联系科室:教科文科

联系人:刘卫东  联系电话:66217280

    (6)区残联联系科室:组联(康复)部

联系人:宋宪良  联系电话:83539010

3.推进街道级、社区级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严格落实本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指标有关规定,通过民意立项广泛征求场地建设需求,合理布点布局,充分利用公园绿地、城市空置场所、建筑物屋顶、地下室等空间改造建设一批多功能复合型健身设施。加快建设一批群众身边小型多样、环境友好的体育场地设施,每街道每年至少新增1处体育健身场地。充实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加强对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日常巡视、维护,提供科学健身指导,完善以“一刻钟健身圈”为基础的全民健身服务网络, 2020年率先实现北京市全民健身示范街道全覆盖。(责任单位:各街道办事处、各指挥部、区体育局)

区体育局联系科室:群众体育科

联系人:龙 宇 联系电话:68020623

4.倡导居家健身,支持开辟“家庭健身房”。依托西城区便民消费服务云平台,增加线上科学健身指导,推动“e健身”。倡导居家健身理念,强化“每个公民都是健身主体责任人”,结合家庭生活空间,开辟健身区域,选择简便易行的健身器材、科学有效的居家健身方法,进行体育锻炼,打造家庭健身微单元。(责任单位:各街道办事处、区商务局、区体育局)

    (1)区商务局联系科室:办公室

联系人:邵自军   联系电话:68012353

(2)区体育局联系科室:群众体育科

联系人:龙  宇   联系电话:68020623

(二)积极拓展体育场地建设空间,大力促进融合发展

5.统筹推动体育健身场地建设。全面统筹疏解整治促提升、街区更新、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治理、慢行系统改造等工作,认真梳理疏解腾退空间、边角地、闲置用地、待建地,充分利用“金角银边”等土地资源,每年新建一批嵌入式、小型多样、灵活简易的体育场地设施,方便群众就近就地锻炼。研究制定利用闲置用地、待建地建设过渡性体育场地设施的办法,充分合理使用土地资源,发挥建设资金效益。(责任单位:区体育局、区发展改革委、区国资委、区住房城市建设委、区城市管理委、各街道办事处、各指挥部)

(1)区体育局联系科室:群众体育科

联系人:龙 宇   联系电话:68020623

(2)区发展改革委联系科室:社会发展科

联系人:吕婷婷   联系电话:83926759

(3)区国资委联系科室:产权科

联系人:徐献国   联系电话:66533298

(4)区住房城市建设委联系科室:重大办棚改组

联系人:李  志  联系电话:81025985

(5)区城市管理委联系科室:市政管理科

联系人:张  亮   联系电话:88391775

6.积极探索“体育+园林”的新模式,向“体育公园化”方向发展。利用“留白增绿”、公园绿地及滨河环湖空间植入体育场地设施,让园林既有休闲游憩的功能,也能满足体育健身的需要。新增绿地内按平均不少于10%的比例建设体育场地设施,原有绿地应结合改造提升适当增加体育场地设施。研究制定公园绿地内体育场地设施的管理办法,加强巡查养护,为群众提供安全优美的健身环境。(责任单位:区园林绿化局、蓟城山水公司、区体育局)

(1)区园林绿化局联系科室:规划建设科

联系人:郭  宇  联系电话:68026458

(2)蓟城山水公司联系科室:工程科

联系人:王  蒙  联系电话:13701388968

(3)区体育局联系科室:群众体育科

联系人:龙 宇   联系电话:68020623

7.积极推进体育场地设施与相关业态空间的融合共享。树立“共建共享”理念,推动“体育+”、“+体育”深度融合发展。充分挖掘商业空间资源,充实体育服务业态,促进便利生活与服务提升,引导夜间体育消费。对群众日常健身使用的街心花园、文化广场等纳入体育场地设施管理服务范畴,拓展街道社区文体活动的空间体育健身功能,实现体育场地设施“全业态融合、全时段共享”。(责任单位:区体育局、区商务局、区文化和旅游局)

  (1)区体育局联系科室:群众体育科

联系人:龙 宇  联系电话:68020623

(2)区商务局联系科室:办公室

联系人:邵自军 联系电话:68012353

(3)区文化和旅游局联系科室:文化服务科

联系人:柳宝义 联系电话:63134732

(三)重点建设专项体育运动场地,有效增加基本供给

8.加大多功能运动场地建设力度。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长廊、网球场、羽毛球场、门球场、棋苑为重点,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健身房”,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2020年建设7块多功能运动场地,至2022年每年建设5-10块多功能运动场地。(责任单位:各街道办事处、各指挥部、区体育局)

区体育局联系科室:群众体育科

联系人:龙 宇 联系电话:68020623

9.因地制宜建设足球场地。2020年新建10片社会足球场,完成《北京市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0年)》总体目标要求。2021年-2022年,进一步落实《北京市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结合西城区实际,按照《城市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技术指南(试行)》,建设一批社会足球场地,不断提高足球场地供给能力和水平,推动足球运动普及推广。(责任单位:区体育局、区园林绿化局、蓟城山水公司、区教委、各街道办事处、各指挥部)

(1)区体育局联系科室:群众体育科

联系人:龙 宇   联系电话:68020623

(2)区园林绿化局联系科室:规划建设科

联系人:郭  宇  联系电话:68026458

(3)蓟城山水公司联系科室:工程科

联系人:王  蒙  联系电话:13701388968

(4)区教委联系科室: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科

联系人:毕正勇  联系电话:66201155-21001

10.高标准建设健走步道。结合慢行系统和林荫路改善,拓展健走悦骑空间,连通蓝网绿道,统一规范标志标识,提升绿色出行与健身走跑活动的舒适感与安全感。依托西城区优质的河湖水系资源,建设滨水健走步道体系。2020年-2022年每年建设健走步道不少于5公里。2020年完成最后16公里慢行系统改造,全面实现区域连通。(责任单位:区体育局、区园林绿化局、蓟城山水公司、区城市管理委、各街道办事处)

(1)区体育局联系科室:群众体育科

联系人:龙 宇  联系电话:68020623

(2)区园林绿化局联系科室:规划建设科

联系人:郭  宇 联系电话:68026458

(3)蓟城山水公司联系科室:工程科

联系人:王  蒙 联系电话:13701388968

(4)区城市管理委联系科室:市政管理科

联系人:张  亮  联系电话:88391775

11.加快建设冰雪场地。紧抓冬奥契机,筑基础、补短板、强品质,通过铺设仿真冰场地、推广冰蹴球项目、引入VR体验等形式建设群众身边的冰雪体验场地。2020年至少建设5块仿真冰场地,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之际,实现每个街道都有1处冰雪体验场地。继续做好什刹海、北海公园、陶然亭公园等自然水域冰雪场地建设和管理,发挥传统冰雪文化优势,全方位加强冬奥宣传和冰雪运动普及,为北京冬奥营造良好的群众氛围。(责任单位:区体育局、各街道办事处)

区体育局联系科室:群众体育科

联系人:龙 宇  联系电话:68020623

(四)有序推动学校机关场地开放,提高场地使用效率

12.挖掘学校体育场地资源,有序推进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主要面向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有组织的健身团队开放,逐步向周边社区居民开放。开放时间为公休日、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支持中小学对校园体育场地设施进行社会通道改造,使体育场地设施与教学区和生活区相对独立或形成物理隔离;新建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应在规划设计时,创造向社会开放的条件;鼓励民办学校向社会开放体育场地设施。区政府向学校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保障体育场地设施运行的需要。2020年制定西城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管理办法,选取不少于10所学校进行试点开放;2021年在试点基础上扩大开放范围;至2022年具备开放条件的学校实现100%向社会开放。(责任单位:区教委)

区教委联系科室: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科

联系人:毕正勇  联系电话:66201155-21001

13.强化学校场地开放风险防控。学校建立安全稳定的管理模式,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委托第三方专业运营,实现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严格执行学校安全管理措施,为开放学校购买公共管理综合保险,鼓励引导学校、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购买运动伤害类保险,确保运动安全。(责任单位:区教委、区财政局)

(1)区教委联系科室: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科

联系人:毕正勇  联系电话:66201155-21001

(2)区财政局联系科室:教科文科

联系人:刘卫东  联系电话:66217280

14.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场地设施创造条件向社会开放。梳理辖区范围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中由政府投资建设的体育场地设施基本情况,加强分类指导,创造条件向社会开放,实现资源共享。(责任单位:区体育局、各街道办事处)

区体育局联系科室:群众体育科

联系人:龙 宇 联系电话:68020623

(五)建立健全智慧体育服务体系,全面提升运动品质

15.推动智能化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支持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等新兴技术在体育场地设施方面的应用,推进智慧健身路径、智慧健走步道、智慧体育公园建设,提升体育科技含量,改善运动体验品质。在新建、更新健身路径时优先选用二代智能健身器材,辖区内二代智能健身器材配建比例2020年不低于20%,2021年不低于40%,到2022年达到50%以上。(责任单位:区体育局、各街道办事处、区园林绿化局、蓟城山水公司)

(1)区体育局联系科室:群众体育科

联系人:龙 宇   联系电话:68020623

(2)区园林绿化局联系科室:规划建设科

联系人:郭  宇  联系电话:68026458

(3)蓟城山水公司联系科室:工程科

联系人:王  蒙  联系电话:13701388968

16.打造智慧体育服务管理平台。依托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建设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管理服务网络平台,加强资源整合、数据共享、互联互通,实现科学健身指导、国民体质监测、体育场地预定、经营服务统计、赛事信息发布、网络竞赛展示等功能,大大提高体育场地服务的便利性和精准度。至2022年,区级公共体育场馆100%实现智慧化运营管理。(责任单位:区体育局、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各街道办事处)

(1)区体育局联系科室:群众体育科

联系人:龙 宇   联系电话:68020623

(2)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联系科室:数据资源管理科

联系人:马振峰  联系电话:83976428

(六)创新场地建设管理运营机制,激发体育发展活力

17.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充分利用各级各类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建设便民化、多样化、综合性的体育场地设施,增加体育场地供给渠道。(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区体育局)

(1)区发展改革委联系科室:社会发展科

联系人:吕婷婷 联系电话:83926759

(2)区财政局联系科室:教科文科

联系人:刘卫东 联系电话:66217280

(3)区体育局联系科室:群众体育科

联系人:龙 宇 联系电话:68020623

18.创新体育场地设施运营管理。统筹考虑新建场地的设计、建设、管理、运营。积极推进体育场地设施运营管理机制创新,鼓励引入各类专业化的社会组织或企业运营管理公共体育设施,拓展服务领域,延伸配套服务,实现最佳效益。鼓励体育运动项目经营单位适当延长服务时间。研究制定向社会开放体育场地设施的经费补贴和奖励资助办法。(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区体育局)

(1)区发展改革委联系科室:社会发展科

联系人:吕婷婷 联系电话:83926759

(2)区财政局联系科室:教科文科

联系人:刘卫东 联系电话:66217280

(3)区体育局联系科室:群众体育科

联系人:龙 宇 联系电话:68020623

19.充分发挥体育社会组织专业优势,综合提升场地使用效能。通过体育社会组织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竞赛、展示、交流、培训等活动,实现体育场地设施与健身群众的有效对接。充分利用全市体育场地资源,组织开展登山、徒步、滑雪等户外运动,拓展辖区居民运动空间。(责任单位:区体育局、各街道办事处)

区体育局联系科室:群众体育科

联系人:龙 宇   联系电话:68020623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工作机制

成立工作专班,由主管副区长任组长,实行区体育局牵头抓综合协调,街道办事处负主体责任,指挥部分区域统筹协调,区政府办公室、区发展改革委、区教委、区财政局、区国资委、区住房城市建设委、区城市管理委、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西城分局、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商务局、区园林绿化局、蓟城山水公司各司其职的工作机制。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加强制度建设,根据计划任务目标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措施,保障三年行动计划全面落实。

(二)明确实施步骤

制定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明确项目申报程序。已列入三年计划的项目,严格按照项目清单落实。各部门每年8月份报送下一年度拟建项目计划,经专班研究审核后于每年12月发布建设项目清单。重点项目纳入每年区级、街道级办实事项目,保障体育场地设施建设项目的顺利落地。未列入三年计划及年度计划的项目,由主责单位提出申请,经专班会议研究确认后实施。每年12月15日前,应完成当年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

(三)保障资金投入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将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工作纳入政府年度预算,街道、部门需同步制定相关预算,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提供基本保障。加强体育彩票公益金支持,全面统筹疏解整治促提升、背街小巷治理、老旧小区改造、环境绿化等各类惠民资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四)加强任务落实

体育场地设施年度建设任务纳入区政府重点工作任务,同时纳入各街道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区体育局做好日常督促检查,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定期向专班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各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按照任务分工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切实保障各项任务按时高质量完成。运用“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共同推动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附件:1.2020年西城区群众身边体育健身设施建设项目清单

          2.2021年-2022年西城区群众身边体育健身设施拟建项目清单

          3.西城区群众身边体育健身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示意图

          4.各街道办事处和各指挥部联系人名单



抄送: 区委各部门,区武装部

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区政协办公室,区人民法院,区人民检察院。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6月9日印


政策文件:西政发〔2020〕5号.pdf

相关解读:一图读懂“西城区群众身边体育健身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

相关视频:西城区群众身边体育健身设施建设 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



回到顶部

政务服务热线:1234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二龙路27号 邮编:100032
技术支持邮箱:work@bjxch.gov.cn
官方微信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