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商务局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工作思路
2019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商务局紧密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努力推动高品质生活服务、高质量消费升级、高水平贸易开放等重点工作,取得一系列进展和成效。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任务指标完成情况
1、便民生活服务网点提前超额完成。
新建和规范提升蔬菜零售、便利店等各类便民商业网点48个(新建41个、规范提升7个),完成全年折子工程任务109%,新建网点的连锁化率达100%;新建和提升改造百姓生活服务中心9个,超过年度计划任务4个。
2、市场疏解、提升、多元化发展基本完成。
扎实推进全区市场疏解,已完成白纸坊街道天岐祥商品市场、新街口街道西四日盛电子市场疏解提升,菜市口小商品批发市场推进工作取得有力进展。一是坚持“民呼我应”,实现新建和改造百姓生活服务中心民意立项全覆盖,组织街道与服务企业供需对接,服务网络进一步织严织密。二是突出品质提升,引导盒马菜场、京东生鲜、苏宁小店等大品牌开设互联网+社区门店。三是大力推动功能拓展,物美邻鲜便利店获批全区首家药品搭载销售,增设小物超市8处,“小店面撑起大服务”不断丰富。四是在百姓生活服务中心设立“社区客厅”“妈妈粥坊”和消费扶贫专柜,利用腾退地下室改造智能微仓储与共享空间,“小中心服务大社会”更具温度。
3、社零额指标稳中有升。
1-12月实现总消费2544.10 5.70 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服务性消费1500.9亿元,同比增长7.7%。全年社零额1085.9亿元,同比增长4%。
一是加快商业整体升级。成立商业街区建设工作组,纳入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专班形成“一办十组”。构建“四位一体”商圈管理体制,推动西单、大栅栏规划升级,实施“四季品西城”促消费品牌活动。二是持续推进传统商业转型,实施“一店一策”改造提升方案,天虹百货、新华百货等社区精致生活中心不断升级,长安商场、菜百有序进行停业改造。三是打造消费新亮点,支持西单、北京坊及老字号打造“深夜食堂”。鼓励“首店经济”发展,引入曼联足球俱乐部全国首个体验中心、星巴克全球首家数字化概念店。四是创新推进楼宇消费,在金融街配置移动餐车、智能售卖柜、“啤酒花园”等特色消费场景,有效提高金融街配套水平。
4、进出口额完成降中有升。
1-9月,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5212亿元,同比增长6.8%,位居全市第二;其中出口额882.4亿元,同比下降0.7%,占全市比重24.1%;进口总额4329.6亿元,同比增长8.5%,占全市比重24.9%。
一是牵头制定和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实施方案,围绕金融开放、建设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服务业新业态培育和营商环境优化四个方面,推出22项措施57个项目。已推动落地项目10个,含“首创”“重大影响力”等项目8个;共引进万事网联、光大养老健康等企业69家。二是扩展服务贸易平台,全面参与2019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区政府获“最佳专题展区奖”,驻区企业签约超过82亿元。举办马连道国际茶文化节,促进“一带一路”茶贸易。三是以优化服务促增收促增长。开展普惠集成式企业培训,走访座谈企业120家次,促成民营信发集团全国第二总部等税源大项目落户。
5、商业街区提升建设稳步推进。
加快西单商圈、大栅栏商圈品质提升建设,打造国际消费商圈。增设“商业街区品质提升专项组”,(1专班+9组→1专班+10组),制定了西单商圈、大栅栏商圈品质提升建设方案。对该项工作区领导多次进行现场调度,区发改委也组织多次进行论证研讨。
大栅栏商业街的步行街提升建设方案正在积极制定中,预计年底完成大栅栏商圈改造提升建设项目方案。
6、夜间经济亮点突出。
引导西单、大栅栏商业区现有传统商业企业转型发展,利用现有商业平台,发展夜间消费,已经培育出华威大厦的约饭街、觅食森林特色品牌餐饮等2个夜间消费特色商业实体。在北京坊建立了夜间消费示范店,带动地区夜间消费。
7、金融街商业配套有序推进。
积极推进完善金融街商业配套,创新推进楼宇消费升级。支持金融街集团开发“怡己”系列楼宇服务品牌,满足写字楼“零距离”、高品质的消费需求。充分利用楼宇大堂和公共空间,在适合道路试点运行全市首家移动餐车“吉时送”,增设智能售卖柜、24小时无人便利店等小型便利设施。打造“消夏夜市”,在金融街地区开辟专门场所允许商家“外摆”服务,不断优化立体多样消费场景,满足金融办公空间便利优质多元消费需求。
8、依法履职强化服务保障。进行安全生产巡查1355人次,排查整改隐患265处。做好市级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工作,做到政策性粮食库存大清查有仓必到、有粮必查。
9、强化党建引领,不断增强改革发展定力能力。
一是抓好班子自身建设。深入践行“红墙意识”,发挥领导班子引领作用,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完成中心组学习28次; 二是抓好干部理论学习。紧紧围绕“四个贯穿始终”“四个到位”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理论学习上突出“深”,确保思想认识到位;在查摆问题突出“准”,确保检视剖析到位;在解决问题突出“实”,确保整改落实到位;在工作推进上突出“严”,确保主题教育收到明显成效。全年共完成干部学习教育50余次。三是抓好机关建设。有序完成机构改革职能人员调整,开展“生活服务业进社区”等品牌活动,积极参加区直机关歌咏比赛获得三等奖;强化大局意识,抽调50%干部参与重大活动,塑造凝聚力强、战斗力过硬的干部队伍。四是抓好干部队伍队伍建设。认真落实新颁布的新《公务员》,完成公务员职级并行工作;扎实做好干部选拔和日常考核工作;针对机关干部的思想状况,开展经常性的谈心活动;通过开展特色活动,进一步凝聚人心;扎实做好离退休老干部服务工作建高。五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压实压细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开展廉政“月月谈”“学习日”,抓细抓常警示教育和日常监督,认真按照区委对口帮扶工作专项巡察进行整改落实。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商务领域仍面临复杂严峻形势,一是对消费供需两端快速变化的把握不够精准,消费扩容升级的抓手不足。二是需加大破解生活性服务业建设的资源与政策瓶颈。三是对中美贸易摩擦的研究不够深,加之各地区竞争加剧,新设外资出现下降,外贸增长后劲不足。
三、2020年重点工作思路
1、统筹推进便利生活与服务提升行动,进一步增便利提品质。一是按照服务“五性”需求配置社区蔬菜零售网点、便利店等八类基本生活服务网点;到2020年底全区建成便民生活服务综合体55个;二是不断提高精细精准服务水平,重点做好中央政务办公区和集中生活区周边动态评估。结合老城改造和街区更新,加强腾退空间利用。加强“菜肉米蛋”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保障水平,扩宽“农超对接”“农餐对接”渠道,加大与对口帮扶地区产地合作;完善菜篮子精准奖补办法,减少中间环节费用;加强市场信息监测预警,研究制定更加有效的价格波动应对机制,确保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三是扩展社区消费“第三空间”功能。积极推动“夜间经济”发展,丰富夜间消费类型。提供文化艺术、演出展览、特色书店、精品旅游线路及体育健身等服务消费产品。实施老字号振兴发展行动计划,推动老字号扎根社区开店、收徒和传承发展。探索“净菜”流通支持政策,对接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四是提升规范管理水平,生活服务行业提质升级。发挥协会作用,组织生活服务业规范宣贯培训及商业服务业技能大赛等活动,推进行业规范培训和自律管理。改善生活性服务业营商环境,推动社区品牌连锁经营。完善生活性服务业项目建设配套政策,破解网点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持续开展“生活性服务业进社区”活动,推动社区共建共治共享,让便利服务与品质提升理念进社区、进家庭。
2、以认真履职为前提,落实粮食和行业管理工作新目标;以深化保障为基础,完善粮食和行业应急新需求;以监测分析为手段,掌握粮食和行业发展新动向;以便民便利为关键,激发粮食和行业服务新活力;以联动监管为抓手,提升粮食市场秩序和质量安全管理新效能。
3、努力实现利用外资和进出口的稳定增长。促进外资企业健康发展,实现增资扩股,实现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强化各部门的工作联动,促进“一盘棋”的工作格局,强化区域合作,加强与津冀相关地区的合作;策划完成好各项大型活动。提前策划、设计,扎实做好全年重大活动策划、筹备和实施,做好2019京交会(服交会)、“两展一节”、MIF、第二届进博会等四个重点大型活动;做好营商环境改善工作。顺应外商投资备案管理改革,将工作重心从审批转移到服务上,精心打造“一站式”服务链条,做好企业培训、政策宣讲、企业与政府及金融机构对接会、组织参加展会等具体工作的落实。积极做好服务贸易企业工作的统计服务工作;高标准做好投资促进招商引资工作。积极推动政务服务高质量发展,为国内外投资人和企业提供一流的营商环境,促进国内外投资人和企业在西城投资,促进更多高质量项目在西城落地。
4、继续做好“四季品西城”主题促销宣传活动,以主题活动带动全区品质消费,增加商业经营的体验感,体验消费、网络消费、服务消费;继续推进“老字号品牌提升战略”,促进“老字号”转型升级,扩大老字号的“实体+互联网”经营模式;推动特色商业街建设,加快西单商圈、大栅栏商业步行街商业布局规划建设,提升街区商业经营品质;组织全区商贸企业认真做好重大活动期间的服务保障工作,确保重点区域和全区消费市场的商品供应保障工作;推动夜间经济的发展。
5、落实区政府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分工要求,认真做到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措施有力。完善健全分组分片量化巡查管理制度,重新对分片和人员进行调整充实优化提升。适应新的安全生产形势,加强宣教培训,提高行业素质,对全行业企业干部员工开展宣传教育培训活动。组织规模以上企业干部员工参加集体宣传培训。对企业消防安全负责人的轮训工作,重点是全区规模以上零售企业负责人。举办第十三届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加强安全法规的宣贯力度,提高行业员工的消防安全知识和业务素质。 推进企业标准化达标工作,约谈少数尚未达标创建的企业和培训。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