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



信息详情
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计划

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0-12-10

今年以来,街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践行红墙意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辖区群众的需求,在建设文明街道、活力街道、宜居街道、平安街道上成效显著。荣获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北京市筹备和服务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先进集体称号、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标兵和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称号。

(一)强化基层党的建设,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

一是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组织力。圆满完成13个社区党委(总支)所辖57个党支部换届工作,为地区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成立西单商圈党建联盟,联合18家单位,打造跨组织、跨领域、跨行业的党建联合体。组织开展“进千门走万户”行动,解决了一批老百姓关心的实际问题,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服务功能和组织力得到有效提升。二是抓好主题教育学习整改落实。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突出“关键少数”,处级干部在“我当热线办理员”活动中解决居民诉求79件,广大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三是把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在《北京日报》等主流媒体刊登新闻报道60余篇,发行《长安街时讯》20期,“红墙长安”微信公众号推送内容327条。红墙意识党性教育基地接待全国521批1.3万人次参观学习,红墙意识持续辐射传播。建成全区首家街道级展示馆,对街道历史沿革、发展成就等进行全景呈现,凝聚地区干部群众发展共识。四是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与清华大学共建学生实践基地,围绕基层治理、街区更新深入对接,开展活动10余次,为街道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丰富实践内容;机关党支部、社区党委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等院系党支部结成“红色1+1”共建对子,开展理论宣讲、为老关怀、环保宣传等志愿服务。打造6个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为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五是严抓纪律建设。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市委实施意见,紧盯重要时间节点,加大监督检查。围绕12345热线办理等中心工作明察暗访30余次,作风建设持续向好。

(二)筑牢安全防范体系,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一是出色完成重大活动保障。圆满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重大活动。有效开展国庆期间大人流防控,机关干部、社工停休上岗、冲锋在前,累计疏导游客超700万人次,街道荣获北京市筹备和服务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先进集体称号。二是深入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明确重点区域,开展集中打击,在天安门广场周边等重点区域联合执法592次,查扣黑车88辆,整治非法停车场10处,清查“黑教育机构”9家,辖区治安秩序得到维护。三是切实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四大行动”,检查生产经营单位5232家次,现场处置问题2399件。打造“四级秒响应”消防体系,新建南北长街小型消防站,确保地区防火安全。四是加强矛盾隐患排查调处。接访156件,办结率、满意率均为100%。化解信访各类矛盾纠纷400余件,有效确保了辖区稳定。五是推进武装部规范化建设。连续7年获得征兵先进单位,连续4年荣获西城区征兵工作标兵单位称号。六是健全普法体系。成立全国首家街道级“宪法宣传落实及推广中心”,打造“一街一室一园”精品普法宣传阵地,加强地区法治建设。在2019年全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调查中,连续三个季度位居全区首位。

(三)提升城市发展品质,实现城市治理精细化

一是加大治理力度。拆除一批违法建设,群租房、直管公房转租转借、开墙打洞、地下空间违规住人情况保持动态清零。二是开展居住环境综合整治。北新华街外立面整治工程基本完成。重点推进和平门小区综合整治,拆除违建311处,面积2426.56平米,依托“吹哨报到”机制,解决困扰1021户居民多年的临时电顽疾,实现安全用电,更换小区自来水管线3000余米,增加绿化3.2万平米,铺设路面2.6万平米,小区环境明显提升。三是提升背街小巷品质。街道全部92条背街小巷实现“十有十无”市级达标。四是探索破解停车难题。新增100余个路侧停车位,在32条胡同施划101个车位实行居民自管,交通环境持续改善。五是坚决保护蓝天碧水。出动执法力量检查工地,立案处罚11起;成立环保巡查队,每天对在施工地进行扬尘管控全覆盖,巡查点位6130次;落实大气污染治理精细化要求,对辖区12类污染源台账全面梳理、实时更新监控;推动171家单位、企业进行油烟排放提标改造,截至目前,PM2.5浓度同比降低16%,在全市333个街乡镇的TSP浓度排名中,与年初相比优化146位。做好筒子河环境治理,街道河长巡河232人次、641公里,解决河道垃圾、非法垂钓等问题70件。筒子河获北京市“优美河湖”评选第一名。六是推进垃圾分类。创新管理模式,提供多元化菜单式定制服务,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体系进一步确立。辖区内天更蓝,水更清,地更净,群众生活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四)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是积极提升12345热线案件解决效率。坚决落实蔡奇书记“闻风而动、接诉即办”要求,组建专班,实时调度。二是进一步提升大数据治理能力。打造数字红墙E表格平台,提高数据利用效率,街道运行服务效能切实提升。《坚持党建引领“数字红墙”,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案例入选90个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优秀案例。三是扎实做好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圆满完成第十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坚持常规培训与专项培训相结合,建立完善社工管理和激励机制,推进社区减负,提高社区办实事、解难题的能力。四是着力完善政民互动渠道。处级领导到社区向居民通报工作,保障居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完善社区议事协商平台,以义达里社区等5个社区为议事协商试点,形成“住社区、建社区、爱社区、管社区”的自治风尚。五是广泛开展群众文体活动。打造“小小街巷长”文化品牌,组织第十三届红墙杯合唱节,大力支持、引导辖区红墙京剧队、合唱团等文体团队发展,持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五)着力解决民生诉求,提升居民幸福感、获得感

一是提升窗口服务水平。培养“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工作人员,增强“一窗通办”能力,大厅服务热线实现街道业务全覆盖,全年办理业务4万余件。二是丰富生活性服务业网点。对标“七有”“五性”要求,新增西交民巷便民菜点1处;建设西单北大街百姓生活服务中心,面积超2000平米;打造全市首家物业快修线下实体店——“老房管快修”便民网点,采取“线上+实体”服务模式,提供电器维修等5大类服务内容,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实事。三是加强养老设施建设。新建2家养老服务驿站、1家老年餐厅。其中,太仆寺街养老驿站面积数百平米,提供医养结合、老年餐桌和文化娱乐等多种服务,依托三甲医院优质资源,实现“医院+社区+驿站+家庭”的新型运营模式。四是完善民生保障兜底机制。设立“救急难”专项民生救助备用金,第一时间解决特殊困难群体的燃眉之急。成立地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实现对辖区企业和劳动者“一帮一”精准帮扶,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五是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成立困难群众救助服务所,开展政策宣传、入户走访、流浪人员监管等服务数十次。开展温馨家园残疾人文体活动、职康站学员康复训练等工作,惠及辖区残疾人数百人次。六是落细落实各项为民服务举措。救助社会散居孤儿3名,完成公租房补贴复核159户。

二、2020年工作思路

一是强化党建引领,持续推动地区发展。深化和巩固主题教育成果,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头等大事,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为重点,将党的建设不断推向深入,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干部队伍建设,为地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二是树牢底线思维,切实筑牢平安建设基石。深入实施“长安计划”,着力抓好维护地区稳定、安全生产等工作,深入推进平安街道建设,健全“秒级响应、分钟处置”应急处突机制,健全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全面增强服务保障能力,为中央政务营造更好环境,让市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是坚持首善标准,不断强化城市精细治理。完成拆违6000平米任务,实现92条背街小巷精细化管理。准确把握市委、区委对街道工作的要求,围绕大气污染治理、河长制、垃圾分类等中心工作,努力破解停车难等治理难题,实现城市治理精细化、精准化。

四是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持续加强创新社会治理。进一步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加强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完善12345热线办理工作机制,继续推进参与式协商和民生工程民意立项工作机制,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五是坚持执政为民,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七有”“五性”要求,积极落实好各项惠民政策,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一窗受理”、“全区通办”,完善救助机制,切实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巩固6个结对扶贫地区“脱贫摘帽”工作成果,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回到顶部

政务服务热线:1234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二龙路27号 邮编:100032
技术支持邮箱:work@bjxch.gov.cn
官方微信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