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夯实思想根基。
充分发挥街道理论学习中心组龙头作用。构筑“1+7”党史学习教育实施体系,保证党史学习教育的计划性、针对性和目标性。制定《2021年天桥街道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安排》,坚持自学自检与集中学习相结合,促进成果转化,全年集中学习32次。开展“三讲”活动,即领导干部讲党课、宣讲团专题宣讲、学习党史“大讲堂”。开展“永远跟党走”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多维度搭建党史学习教育平台,组织“诵读红色经典”“党史知识答题”“建党百年文艺演出”等100余场群众性文化活动,覆盖辖区居民8000余人次,全面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全面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严格落实“一把手亲自抓”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责任体系,完善宣传阵地建设,对地区6块LED显示屏、568个社区宣传栏开展5批次专项巡查整治。做好重点工作新闻策划,目前粉丝达15277人,累计推送微信近931条,市区级媒体见报见刊数量总计334篇,全方位报道地区发展建设成果。
二、夯实安全防护根基,全面保障地区安全稳定
圆满完成建党100周年、全国“两会”等重要节点服务保障任务,有效应对了珠市口西大街和南中轴路御道区域大人流聚集的防控工作。抓实社会面防控,坚持矛盾纠纷排查联席会工作机制,每月汇总督办、季度总结研判,尤其关注精神障碍患者、吸毒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安置帮教人员等特殊群体动向,组织相关部门加强问题分析研判,有力推动问题化解。积极应对大风降温等极端天气,开展防汛及扫雪铲冰工作,修缮房屋286处,外出巡查16290人次,处置路面塌陷、下沉、日常维修维护594处次,确保城市运行安全。
探索辖区安全“四位一体”工作模式,以社区为单位,采取“物、技、人”防的个性化配比方式,通过安装平价电动车充电柜、户外语音提示器,为居民免费更换燃气软管和自动减压阀,提供上门换气检查维修服务,安装智能烟感联动手机报警、开展便民应急消防水喉安装等多项措施,确保辖区居民电动车充电安全、液化气使用安全、居家火灾防范安全、应急处置安全,此举在全区进行推广。
绘制街道各类风险隐患点位图,开展“三改”工作和储能设施隐患、飞线充电问题整治,“三改”完成率实现100%。坚持每周开展“周末清洁日”进行可燃物清理,深入开展打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不断夯实地区安全防护根基。超额完成全年征兵任务,组织基干民兵教练员和民兵分队集训,获得北京市卫戍区参谋部颁发的“北京市民兵专业轮训先进单位”。
三、深入推进疫情防控常态化,全力筑牢免疫屏障
扎实筑牢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双防线。持续做好卡口管控、境外返京人员和居家观察人员管控,确保地区疫情防控工作平稳有序。截至目前共计完成了731批次、7448人次区派大数据人员名单的核查任务。完成各类核酸检测10.5万余人次,落实集中隔离121人、居家观察138人、健康监测930人的管控措施,为地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支撑。采用宣传动员不间断、标识张贴不间断、“三扫行动”不间断工作法,强化疫苗接种宣传发动,截至目前,街道完成疫苗接种51826人,其中居民接种32191人,行业接种19635人,全口径接种率达95.4%,在地区形成了强大的疫苗接种有效屏障和宣传动员态势。
四、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提高精细化治理水平
深入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拆除销账违法建设164处、6325.14平方米,完成全年拆违销账任务的105.42%。持续改善辖区环境。充分发挥街巷长“轴心”作用,广泛动员管城理事志愿者,依托背街小巷准物业、应急抢修队伍、小广告清除队伍等专业力量,加强日常巡查处置,强化文明引导,有效推动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常态化。有的放矢开展精细化治理,增加监测设施9处,提高扬尘治理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实效性。
以《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1周年为契机,坚持抓好两个“关键小事”。提高物业服务项目备案率,将辖区内住宅和非住宅物业服务项目全部纳入街道管理。辖区28个物业管理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3个,组建成立物业管理委员会24个,组建率96.4%。物业管理覆盖率及党组织覆盖率100%。按照“一小区一台账”、“一胡同一台账”标准建立垃圾分类责任主体管理台账,逐一对桶站“四有三选配”进行全面检查,实现地区126组桶站100%达标。建成22处大件垃圾和建筑垃圾投放点、10处垃圾分类驿站,实现居住小区全覆盖。今年4月17日,市委书记蔡奇同志在我街道主持召开了全市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2021年街道获得“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五、以街区保护更新为抓手,全面推进地区品质提升
围绕“两轴一城一环”空间结构,重点开展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加强环境整治,重点对中轴线沿线环境进行整治,严厉打击天桥南大街无照游商,开展执法检查57次,取缔无照经营100起。加强古树保护和文物腾退工作,配合开展耕天下小区南棂星门保护项目方案设计和庆成宫腾退项目。配合天桥演艺区指挥部共同开展街区更新,实施文化探访路街巷景观及立面改造提升项目,对留学路北段进行整治提升,道路两侧立面焕然一新。有效利用地下管线物理探测成果完成北部平房区7条胡同173个院落管线改造,从源头解决平房院雨污合流及因地下管线堵塞问题。对鹞儿胡同的精细化整治提升工作采取“一院一策”的方式,最大限度还原老天桥民居的样貌,留住老城乡愁。鹞儿胡同当选2021年“北京最美街巷”,天桥演艺区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六、发挥“稳定器”作用,办好每一件居民诉求
街道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和“暖心行动”,坚持“日会商、周调度、月点评、季汇总”,倾力解决居民诉求,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截至12月17日12时,街道12345市民服务热线接诉即办有效受理居民诉求2953件,解决率95.10%,满意率97.38%。其中停车管理、噪声污染、疫情防控、小区配套、房屋修缮、公共区域环境秩序、城市绿化等诉求比较突出。通过诉求指导、未诉先办、吹哨报到等多种途径,解决了永安路北三楼1至4单门口常年没有路灯诉求。及时处理了南纬路2号院12号楼居民下水道异味。为禄长街19号院11栋老旧楼房安装便民扶手464组缓解老年居民上下楼难题。逐步推进虎坊路社区、先农坛社区居民停车无序、停车难的问题。妥善处理了太平街朱雀门小区业委会改选引发的一系列诉求等群众关注的实事,身体力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教育实践活动,切实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七、抓好民心工程,大力提升“七有”“五性”保障水平
牢记“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持续改善民生,优化为民服务效能。完成了天桥北里5号楼4单元和9号楼7单元电梯的安装,解决了居民期盼十多年的难题。贯彻落实“六稳”“六保”工作要求,打造“永安路红蜡烛就业驿站”工作品牌,通过举办“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会”、“春风行动”等主题专项招聘活动13场,提供岗位职数497个,求职者与企业达成求职意向138人,圆满完成“为民办实事”全年目标。推进留学路、禄长街养老服务驿站升级改造工作,开展养老巡视服务电话随访1364次,巡视入户533次,为老服务1460人次,为辖区居家老年人提供服务及精神慰藉。织密辖区内困难群众托底保障网,天桥街道享受低保待遇实有627户,1051人,累计发放低保金1300余万元。完成保障性住房申请业务274户、终止资格业务79户、年度复核业务774户,确保辖区居民利益不受损。按时足额发放2020年精神疾病患者监护人看护人补贴184人426472.2元。为老旧小区楼门配备爬楼机10台,积极创造残疾人出行无障碍优质环境。建设街、居退役军人服务站,成立“首都老兵”志愿者队伍,全面提升退役军人的自豪感、荣誉感和责任感。街道市民中心获得北京市就业创业先进集体、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
发挥文化教育资源优势,丰富百姓精神生活。以重要传统节日、现代节日为载体,组织开展了8场“寻味天桥、时令年节”传统文化活动,受益约11000余人次。开展“冰雪系真情、全民迎冬奥”群众冰雪系列活动。举办“健康体能 伴我同行”第四届全民健身体育节,积极传播科学运动理念。携手育才学校,开展以“寻红色足迹 强少年体魄 传时代精神”为主题的红色教育活动,让爱国主义精神在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改造扩建街道级图书馆,开展了10场“阅读湾”系列读书文化活动,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将阅读交流推广和文艺作品展演相结合,营造居民自主学习浓厚氛围。辖区新增1所公立幼儿园,增加学位110个,进一步满足居民“幼有所育”需求。
八、发挥各方力量作用,深化多元协商共治
圆满完成第十七届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各项工作,成功选举出18名地区人大代表,选民参选率、代表学历和综合素质均比上届有所提高。充分利用西城家园、进千门走万户、居民议事会等多种渠道,广泛收集群众诉求,有效解决居民身边事。完善“社区之家”良性运行机制,激励引导辖区更多社会单位开放共享服务资源,辖区共建单位北京正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荣获北京市城乡社区共建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圆满完成第十五届政协委员协商推荐工作,推动“政协微协商”活动,积极开展南纬路2号院物业管理问题的调研、协商。组织地区统战人士及街道商会成员企业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特色活动,打造社区“侨之家”文化阵地,有效推动各方力量为地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今年8月,世界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我街道归侨李桓英同志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九、抓好基层党建工作,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制定《天桥街道走访、帮扶工作制度》,在基层党组织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活动,与10家区级单位党组织结对共建推进解决社区难点问题,与4家党建协调委员会成员单位签订“双向服务”认领协议。编纂《百年天桥 红色足迹》党史画册,提升地区党员对天桥百年党史的知晓度和自豪感。制定《街道领导班子成员“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每月精准掌握办实事项目、办理进度、完成情况,街道14项重点民生项目已全部完成。采用“双六一”工作法,确保社区“两委”换届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实现了年龄、学历“一降一升”目标,并同步完成了工会、共青团、妇联和居务监督委员会的换届工作,为深化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聚焦巡察反馈问题,成立巡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对巡察整改工作统一领导、统筹部署、协调推进、督促落实,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严格落实执规责任。街道始终坚持把执行党内法规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健全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编制执规责任清单,明确任务、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层层压实责任,切实抓好执规工作。截至目前,街道认真梳理了自9月份以来的党内法规文件34个,并逐步建立形成以街道工委书记为党内法规执行第一责任人,班子成员按照“一岗双责”主动认领分管领域党内法规执行工作任务,各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共同执行的工作格局,确保党内法规执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十、2022年街道工作思路
(一)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为地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教育引导地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持和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大力弘扬真抓实干作风,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当好红墙卫士,守好百姓日子,确保各项任务不折不扣落地落实。
(二)以“党建引领”为总纲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大力推进“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统筹推进“四个条例”落实。持续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严格履行从严治党和意识形态主体责任。深化党史教育学习成果,依托“党组织服务群众项目”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直接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充分发挥党组织服务保障作用。全面推进地区社会领域党建工作,提升党支部工作规范化水平。
(三)以“重要节点”服务保障任务为重点筑牢地区安全防线。做好冬奥会、冬残奥会、全国“两会”、党的二十大等重点时期安全稳定工作。继续推动智慧平安小区建设,夯实地区物技防建设基础,强化地区群防群治力量发动体系建设和保障力度,推动地区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着力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大地区平安建设宣传力度,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推进维稳反恐等各项工作。
(四)以“精细管理”为重点提升城市发展品质。纵深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坚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持对污染源的分类管控、分类治理,加大生活垃圾管理力度,稳步提升准确投放率和垃圾总体减量率,持续改善地区环境,提高环境秩序管控能力。加强背街小巷精细化治理,实现街巷物业全覆盖,挖潜准物业企业延伸服务能力。
(五)以“提质增效”为导向提升指导社区治理能力。深化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常态化工作。健全完善党建引领下的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管会)、物业服务企业的协调运行机制,加强社区规范化建设。打造社区后备人才队伍,持续推进社区服务站转型升级和“议事厅”、“楼门院”示范点建设,为地区居民提供优质文化、体育、科普、卫生健康等方面的服务。
(六)以“群众需求”为根本提升百姓幸福指数。严格落实《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推动主动治理、未诉先办,切实提升为民服务的“软实力”。提升服务大厅、社区服务站服务效能,打造温馨、舒适的“百姓会客厅”式服务环境。积极开展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与养老助残工作,推进民生保障工作落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织密地区生活性服务业配套,构建业态丰富、布局合理、功能多样、服务人性化的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体系,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