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3年工作总结
今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社会恢复发展的一年。回顾2023,广内街道以“主题教育”学习为抓手,深入贯彻“两个工程”,推动全街道各项事业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大踏步迈上中国式现代化西城实践新征程,谱写新时代广内实践新篇章,取得四方面可人成绩。
(一)切实加强平安建设,全力保障社会秩序安全稳定、居民生活安定祥和
一是营造安全和谐氛围。圆满完成2023年全国“两会”“一带一路”高峰论坛、重大节日期间地区安保维稳及社会面防控工作,部署一级防控点位59处,发动群防群治力量2000余人。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专项治理,建设并排查检修充电接口5188个。累计开展消防宣传55次、消防演练30次、举办“围车畅聊”活动18次,增强居民防火意识。建立重点人群台账,为地区养老机构和社区配备防烟面罩427个,为消防弱势群体安装联网式烟感报警器471个、消防四件套1000套,为平房院落及简易楼配备及检修消防设备4000余个。紧盯隐患消隐,建立挂账整改机制,重大消防隐患广内颐寿园敬老院稳妥疏解关停,德馨养老照料中心18项区级挂牌督办火灾隐患整改完毕。持续开展燃气、供暖、彩钢板等专项检查,实行燃气“送气入户、以送带检服务”模式完成平房区2779户居民送气带检服务。开展违规电动三四轮车整治,累计清理违规电动三四轮车1700余辆,实现广内地区违规电动三四轮车清零。开展各类反诈教育宣传432场,提高居民安全防范意识。
二是坚守安全生产底线。以“聚力深化年”“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等专项行动为抓手,开展各领域安全宣教活动,实现“企安安”使用自查率100%。科技赋能规范限额以下工程及家庭装修综合管理,制定《广内街道限额以下工程及家庭装修综合管理办法》,开发使用“施工工程备案数字化监管小程序”,限额以下备案216处、家庭装修备案189家。制作《广内街道安全检查手册》,检查生产经营单位7091家次,查处各类安全隐患5747项。面对主汛期特大暴雨,24小时轮班值守巡查,协调6个转移安置酒店累计转移危房居民263户568人,新增2个合作商超为居民提供生活物资保障。
三是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调解中心接待群众177人次,接待来访102起,化解“12345”投诉纠纷22起,未诉先办7起。深化三级调解网络,揭牌三庙社区“和煦阳光”、长西社区“和享幸福”、核桃园社区“核润心诚”调解工作站,将“枫桥经验”落实到社区。加强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建设,多形式调解劳动纠纷52起,确保辖区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街道处级领导约访、接访52批次。开展法治文艺走基层、模拟法庭等有针对性的法治宣传活动20余场,充分发挥公益律师作用,提供法律咨询900余人次,自编自导普法剧《春晚的诱惑》获区法治文艺大赛一等奖。
(二)提升文化软实力,推进地区整体高质量发展
一是促进文化繁荣建设。发布并推广“红墙同心”公民公共责任体系,上线“广内文明行”微信小程序,推动文明实践双向循环。建立党员帮扶、教育培训等50项志愿服务清单,建强37支志愿服务队伍。制定《广内街道创城工作手册》,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基地,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活动1520场。聚焦地区文化资源,开展第十四届空竹文化节,传承“抖空竹”非遗文化。开幕报国寺“旧书新知·读书报国”展销活动并常态化举行。将宣南文化博物馆与报国寺、沈家本故居等历史文化名场馆联动,由点连面打造地区文化活动品牌。持续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广艺+”市民文化中心在综合文化中心服务效能评价中排名全市第六。
二是聚力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深化“纵向同轴、横向同心”,协商共治最大范围凝聚辖区单位、驻区部队、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统战对象、工商联人士。编制《广内街道企业服务手册》,组建地区银行业、中央单位及“服务包”企业服务群,及时传达最新政策、关注企业经营发展诉求,走访企业651家,完成率100%。发挥地区产业多元综合体优势,构建地区空间资源动态协调联动和辖区17家商务楼宇物业互联互通机制,成功挽留国网数科等重要税源企业。支持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发展,办理工商许可51件,食品经营许可36件。
(三)问需于民,办好群众身边事,不断增强民生福祉
一是进一步提升群众生活品质。“五步走”打造街居两级政务服务示范样板,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质量和效率。动态完善辖区困难群体信息台账,为困难群体发放救助金、低保金3585万余元。建立以北康养、北科等8家单位参与管理的养老服务联合体,成立由广安门中医院、宣武医院等5家医疗单位组成的医联体,与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签订异地康养战略协议,44人享受异地康养政策。家庭医生团队与辖区居民签约28286人,签约率达45%,位列全区第二。充分挖掘社区共享空间,新增9个养老助餐点,养老服务便利性位列全区第二。安装958台一键呼叫设备,推动辖区智慧养老E键服务体系建设。温馨家园坚持“按需上菜”,依托“i益家”志愿服务力量,服务残疾人1000余人次。助推高校毕业生就业356人,就业率98.61%,位列全区第二。吸引全区首家公交便民驿站入驻,槐柏、康乐入选全区优秀一刻钟便民服务圈。
二是坚持接诉即办解民忧。接诉即办工作纳入街道“第一议题”,建立多频次案件处级领导包人包案工作机制,截至11月,共受理市民热线5467件,有效回访解决率96.83%,满意率97.42%。创新“五办”工作法,万人诉求比持续保持低位运行。优化《广内街道接诉即办考评细则》,形成更为完整的热线办理工作机制。将“多元调解中心”“心理服务中心”与接诉即办相结合,多渠道化解邻里矛盾、居民心里困扰。街道、社区14位工作人员获评西城区“最美办件人”,4个典型案例被评为优秀案例,老墙根社区被评为“最美办件集体”。
(四)深入开展城市更新,持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是持续提升城市品质。顺利完成安装300个电动自行车充电接口、长西社区自行车棚改造、广安门北街20号雨水管线改造等9项“为民办实事”重点工作和建学胡同25号绿地建设等4项群众“急难愁盼”任务,并以此为突破口带动同类问题解决。有序开展宣西片区城市更新整体规划,宣西北申请式退租项目签约363户,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修补公共服务设施,累计完成近3000平米房屋修缮。产业植入金融类产业相聚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文化类产业景贤书院、聚缘斋。充分利用腾退空间,打造建学胡同“灵动花园”、诚实胡同“诚实绿意”等微景观新街景。打造达智桥胡同25号等4个西城区“最美院落”。槐柏树后街24号楼、广义街甲8号楼、长椿街乙3号院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有序推进。西便门西里染房胡同单行道路实施,有效缓解周边交通状况。助力公交三厂规划设计动漫创意产业园区。天宁寺桥下空间改造成为兼具运动场与儿童乐园功能的休闲场地。“空竹园”微更新项目获市级设计创意范例奖。拆除违法建设232处8500平方米,圆满完成年度拆违任务。
二是扎实开展城市管理。严格落实垃圾分类减量措施,完善垃圾分类日常巡查、检查、执法机制,修订完善《垃圾分类日常检查管理工作标准》《广内街道垃圾不落地实施方案》,加强三方绩效奖罚监管。完成21个物管会重组,2个业委会转化,通过党建引领发挥物管会、业委会自治共管作用,西便门东里社区依托“共管账户+物管会账户”,实现老旧小区停车公共收益管理新模式,入选市深改委“微改革、微创新”典型案例。维修更换居民楼电梯17部,向区级申报费用返还奖励。实现西便门西里“三供一业”失管小区更换物业。深挖辖区停车资源,协调大成广场错峰停车位165个,为地铁周边等区域增设非机动车停放200余处。
三是着力推进环境整治。持续压实河长制、林长制,累计巡河1476.73公里,巡林888次。持续深化“一微克”行动,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安装129台屋顶油烟净化器,强化施工扬尘精细化管控,空气质量显著改善。深入开展街巷楼宇环境整治、空中缆线杂乱治理整治,辖区环境品质不断提升。
二、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
(一)全力做好核心区服务保障,提升整体安全稳定维护能力
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实施“长安计划”4.0,用好群防群治力量,全力做好重大活动期间社会面稳控工作。开展常态化扫黑除恶、平安社区创建、治安重点地区整治。推进新时代“枫桥经验”与接诉即办工作有机融合,探索矛盾纠纷前置化调解方向。继续巩固安全生产和火灾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成果,加大“企安安”系统推广使用力度。强化地区消防攻坚,重点排查报国寺1号院等13处大屋脊楼、校场山左会馆等3处住人文物建筑安全隐患。持续加大燃气“送气入户、以送带检服务”力度。把韧性城市建设要求融入街区规划,加强水、电、气、热、通讯等各类城市生命线安全保障。夯实筑牢应急感知和管理能力,强化系统思维、全局观念、大数据逻辑思维,建立应对灾害的监测预警、数字化分析研判等精准快速响应处置机制。
(二)聚焦核心区控规,促进减量发展背景下的区域高质量发展
综合考量交通循环规划、片区功能设计、胡同肌理恢复、商业业态植入、区域综合物业管理、党建引领胡同“微治理”等,加快宣西片区整体规划。深化“疏整促”专项行动,持续推进违法建设拆除工作。着力挖掘申请式退租、筒子楼简易楼疏解腾退等空间潜力,开展胡同静态停车管理,探索打造高质量宣南文化精品街巷。协助推进广安一期项目、公交三厂改造项目,健全夯实联动机制,紧盯辖区低效楼宇、腾退空间,不断提升区域经济发展,优化产业布局。结合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以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为重点,借势“马连道·茶·中国数据街”金融科技、信息集成服务、能源数字化等特色集群建设,探索“腾笼换鸟”“筑巢引凤”新路径,积极在辖区内布局人工智能、数据元素、元宇宙等新兴领域产业,重点引进科技创新类企业。继续开展企业走访,提高“服务包”工作效能,配合推动广义里简易楼腾退,打造人才公寓。
(三)大力推行高品质之城建设,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加大三庙等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力度,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小区更新和物业管理。开展槐柏树后街24号楼上下水改造、广义街甲8号楼外立面修补。推进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持续打造一批“最美院落”。开展供暖管线设备排查检修等保障工作,确保群众温暖过冬。抓好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持续开展屋顶清扫保洁,深化“一微克”行动,尽最大努力守护蓝天。深入挖掘宣南仕乡历史文化资源,用好报国寺历史空间资源,传承空竹非遗文化。开展好“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延伸打造“自信的文化育文明”广内文化品牌。
(四)精心实施便利生活与普惠服务,增强居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以“七有”“五性”为工作导向,用足各项优抚、帮扶政策,做好困难群众、特殊群体走访慰问。抓实群众生活保障,加大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药品等市场监督检查,保障好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抓好京津冀协同联动,复制秦皇岛异地康养经验,继续推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资源共建共享。用实“好商量”议事厅,坚持民生工程民意立项,完成100个小型智能充电箱安装等1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开展感化胡同西口等景观设施优化、晾衣区增设,解决平房区居民晾衣难的问题。对独居、空巢老年人开展居家安全巡视保障,实现巡视、助餐、助医、助急、助行等服务5000人次以上。补充社区老年餐桌,完成全年助餐服务50000人次以上。推进十分钟便民生活服务圈建设,提高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水平。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