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



信息详情
(失效)西政办发〔2017〕15号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北京市西城区关于开展全国健康促进区试点暨全国健康城区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7-07-25


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各有关单位:

经第16次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将《北京市西城区关于开展全国健康促进区试点暨全国健康城区试点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7月24日


北京市西城区关于开展全国健康促进区试点

暨全国健康城区试点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国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健康北京发展建设规划》,根据《全国爱卫办关于开展健康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全国爱卫办发〔2016〕4号)、《北京市健康促进工作委员会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做好第三批全国健康促进区启动工作的通知》(京健促委字〔2016〕4号)精神,为做好我区全国健康促进区和全国健康城区试点工作,将健康理念融入城市发展,探索建立健康促进工作模式和长效机制。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关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和健康大会的讲话内容为引领,围绕“健康西城”建设的战略定位,全面实施“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逐步完善健康促进长效机制,继续加强促进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坚持运用可行干预措施,进一步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健康促进良好氛围,不断提高全区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健康水平。

二、工作目标

(一)实施“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有关部门制定有利于居民健康的公共政策,形成“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长效机制。创新体制机制,成立跨部门协调机制,建立健康专家指导委员会。 

(二)建设促进健康的支持性环境,发挥健康社区、健康家庭、健康促进医院、学校、机关和企业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

(三)在建设周期末,全面达到或超过健康城区和健康促进区各项建设指标要求,我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在原基础上提高20%。成人吸烟率比本地平均水平下降20%。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50%,95%以上的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以上等级。

(四)对健康促进工作特别是健康城区和健康促进区试点建设项目实施以来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估,查找问题,总结经验,探索适合我区实际的、可推广的健康促进综合干预模式和长效机制,确保全区健康促进工作的可持续开展。

三、工作内容

(一)巩固和完善全区健康促进体制机制

1.以巩固国家卫生区、国家文明城区和国家慢病综合示范区等创建成果为基础,进一步完善由“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动员、科学指导、全民参与”的健康促进工作机制,明确职责,成立健康促进区(健康城区)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附件1),由区长王少峰担任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小组负责试点工作的组织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难点。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卫生计生委。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试点工作的具体实施,收集汇总相关资料,督导检查工作进展等。

2.区卫计委牵头负责制定督导方案和建立评估体系,组建健康专家指导委员会,负责对创建工作开展调研与评估,提出建议并指导工作的开展,组织、参与建设健康城区和健康促进区课题研究工作。区委宣传部要做好宣传负责策划健康促进区(健康城区)的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全方位、多层次、广渠道地宣传健康促进区(健康城区)的理念、促进居民健康的政策,提高公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为创建工作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

3.建立健康促进区(健康城区)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机制,区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牵头组织工作联席会,协调解决开展健康促进区(健康城区)试点工作中的突出问题,通报各相关单位创建工作进展。

4.经费保障。区政府将健康促进区(健康城区)工作纳入政府预算给予保障。

5.建立公共政策健康审查制度。在新政策制定时增加健康审查程序,在提出、起草、修订、发布等政策制定环节中,征求健康专家指导委员会的意见。

6.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各相关部门和街道梳理本部门与健康相关的公共政策,补充、修订或新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

7.开展跨部门健康行动。针对项目确定的重点问题和优先领域,政府或多部门联合开展针对慢性病防控、传染病防控、健康生活方式、妇幼健康、健康老龄、环境与健康等重点健康问题的健康行动。

(二)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1.完善爱国卫生、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专业网络建设。完善以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和区健康促进工作委员会为核心,覆盖学校、机关、企业、医疗卫生与计生等单位的健康促进工作网络。

2.建立联络员机制,强化信息沟通,各成员单位指定主管科室负责人为此项工作的联络员,负责收集汇总本单位试点工作资料和信息的上报。同时各单位要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

3.开展各类知识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政府部门、专业机构对试点工作的认识和工作能力。加大对“健康指导员”等健康教育志愿者队伍建设,发挥其指导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的作用。

(三)进一步加强健康细胞和支持性环境建设

充分整合全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重点工作,发挥试点工作对我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带动和推动作用,落实各项工作指标(附件2),把健康促进区(健康城区)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1.健康促进场所创建。在既往国家卫生区、慢病防控示范区工作的基础上,参照北京市相关标准,切实作好健康促进医院、学校、机关、企业、社区、健康家庭等健康单元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在创建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1)健康单位创建。各部门、各街道、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要大力开展健康示范单位创建,二年内完成健康示范单位的创建率达50%以上。创建期间组织各成员单位、各街道相关负责人召开健康单位建设现场会,相互观摩学习,取长补短,推动健康单位目标建设任务如期完成。

(2)健康社区、健康家庭创建。已通过北京市验收的健康社区,应完善2015年以来的各项资料。各街道、各单位积极主动发现有创建意愿、具备条件的家庭,指导其按照标准创建为健康家庭。同时,对2016年度以前评选出的健康家庭进行一次回访和评估,达不到标准的督促其改进,逾期仍未达标的,取消其健康家庭称号并报区创建办公室。

(3)健康学校创建。全区中、小学校要按照学校卫生工作和健康促进学校要求,坚持开设健康教育课,在向学生传授卫生知识的同时,向学生宣传健康促进相关知识,使每个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并通过学生将健康促进知识带入家庭,传播到社会。

(4)健康医院、健康企业创建。各医院、各企业结合单位实际,注重融入健康文化,丰富建设内涵。明确责任人、责任目标和完成时限,抓好落实。在创建周期末,区属医疗机构全部完成健康医院的创建工作;辖区内企业要积极开展健康企业的创建工作,区属企业至少完成3家健康企业的创建工作。

2.支持性环境建设。在城市建设规划基础上,根据居民健康需求,继续加大支持性环境建设力度,完善健康促进场所休闲、锻炼、娱乐、健康知识宣传等功能,为广大居民营造健康、安全、愉快的自然环境和和谐互助的社会人文环境。

(1)进一步加大辖区健康主题公园、健康步道、健康文化长廊等场所建设。结合西城区实际和创建工作标准,及时设置、添加和完善相关的健康元素,健康教育和休闲锻炼功能区合理划分,逐步达到科学、规范,确保发挥应有作用。

(2)强化对已建成场所的管理。做好健康主题公园、健康步道、健康文化长廊等场所健康知识宣传、温馨提示、警示提醒等设施的日常维护和清洁卫生工作,根据是否有毁坏、陈旧、污损等具体情况,及时进行更新和添置,不断满足广大群众了解健康促进知识和休闲锻炼的需要。

3.建设无烟环境。严格遵照北京市控烟法规开展无烟环境建设工作。加强和完善控烟领导组织体系,加大控烟法规的执行力度,加强控烟宣传。充分发挥控烟监督员作用,确保每个单位至少拥有1名控烟监督员。加大对控烟志愿者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志愿者与控烟执法部门的相互配合,积极引入社会志愿者团体加入控烟志愿者队伍。

(四)健康促进综合干预

1.基线调查。广泛开展社区诊断和需求评估,全面了解西城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情况,人群健康素养、健康状况和疾病负担情况,多部门健康相关政策开发情况,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现状和工作能力等基本情况。

2.健康促进重点活动。以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健康中国行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为重点,以提升辖区居民科学健康观、基本医疗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和“健康中国行”年度主题等为重点内容,组织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动,鼓励社区居民广泛参与,使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超过本市平均水平20%。

3.社会组织参与健康促进。充分发挥总工会、团区委、妇联、工商联、红十字会等社会团体及各民主党派参与健康促进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社会组织的传播平台,结合其工作特点和服务人群,开展各具特色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

4.大众健康知识传播。积极利用传统媒体和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为健康促进区(健康城区)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高社会影响力。围绕世界卫生日、世界无烟日、全国高血压日、糖尿病日、艾滋病日等卫生日开展多部门联合的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健康知识,增强宣传教育效果。

(五)深化活动内涵,推动健康产业发展

充分发挥西城区社会经济方面的优势,注重培育和建设西城特色的健康文化,重点发展包括医疗服务、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中医药服务、健康养老养生、健康旅游文化、健康管理与信息化、健身休闲运动、健康食品与保健品、健康保险等十大健康产业,大力推动健康产业与旅游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有机融合。 

四、任务分解及时间进度

任务分解见附件2。

工作周期两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筹备阶段(2016年10月-2017年6月)

于2016年10月30日前提交试点申报书,2017年6月底前完成区级方案,建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制,落实部门责任,启动试点工作。

第二阶段:执行阶段(2017年6月-2018年4月)

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完善工作网络,明确职责,量化指标,逐步推进,全面开展健康城区和健康促进区健康细胞和支持性环境建设以及综合干预工作,定期开展工作督导,通报工作进展。按要求及时向市工作组提交工作信息和相关资料,接受市级及国家级的检查指导。

第三阶段:评估阶段(2018年5月-2018年10月)

完成我区健康促进区试点、健康城区试点工作终期调查报告及效果评估工作,全面总结经验并进行宣传推广,接受市级及国家级专家组对我区试点工作的督导和终期验收评估。

五、工作要求

(一)建立组织机构,健全工作运行保障机制

为确保我区全国健康促进区试点、健康城区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各有关单位应严格按照区级工作方案的部署,及时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制定专项工作方案,落实本部门所承担的工作职责,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认真执行工作具体要求,充分发挥“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动员、科学指导、全民参与”的健康促进工作优势,制定促进健康的政策措施,努力形成“层层有责任、人人有目标,事事有人抓,件件有人管”的工作格局。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组织常规工作督导和技术支持。

(二)全区联动、统筹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开展全国健康促进区(健康城区)试点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必须集全区之力圆满完成任务。各成员单位在区健康促进区(健康城区)试点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主动与相关单位沟通,全力配合工作开展。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积极协调解决开展健康促进区(健康城区)试点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主要责任单位积极做好牵头工作,相关责任单位紧密配合,形成上下联动、部门配合、相互协作的工作局面。

(三)全面实施,狠抓落实,突出重点,整体推进

开展全国健康促进区(健康城区)试点工作任务多、难度大、责任重,各相关单位围绕工作重点,全面强化全区健康促进体制机制,完善健康教育网络建设。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大力开展健康促进场所创建、无烟环境建设、健康促进重点活动、社会组织及机关、企事业参与健康促进活动、大众健康知识传播活动等工作,充分利用宣传媒介传播健康科普知识,营造健康生活方式氛围,提高公众知晓率和参与程度,切实提高全区健康促进工作管理水平。

(四)健全制度,加强建设,循序渐进,力求长效

我区以开展全国健康促进区(健康城区)试点工作为契机,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切实贯彻“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主题精神。在试点建设过程中,各有关单位要及时总结经验,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创新性地开展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胆创新,积极探索适合于我区的健康促进策略、措施和长效管理模式,力求工作成果持久有利,全面推进健康促进工作,在全市创出自己的品牌、突出自己的特色,让群众从健康促进区(健康城区)试点工作中得到实惠,不断提升全区居民健康水平。

 

附件:1.西城区开展全国健康促进区(健康城区)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名单

          2.健康促进区(健康城区)标准、综合评分体系及任务分解、细化指标等

 

 

 

 

附件1

 

北京市西城区开展全国健康促进区

(健康城区)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名单

 

组      长: 王少峰  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

常务副组长:郁  治  区政府副区长

副  组  长:靳  真  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宋甲乐 区市政市容委主任

安学军  区卫生计生委主任

成      员:王  静  区综治办主任

王希福 区文明办主任

侯雅彬  区双拥办主任

王中峰  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王志忠  区发展改革委主任

丁大伟  区教委主任

杨  秋  区科信委主任

张中喜 区民政局局长

向  前  区司法局局长

聂杰英 区财政局局长

王效农  区人力社保局局长

章 卫 区环保局局长

刘戍东  区住房城市建设委主任

谭玉梅  区房管局局长

袁  利 区商务委主任

孙劲松 区文化委主任

郭燕葵  区卫生计生委副主任、调研员

佟丽萍  区国资委主任

李  华  区安全监管局局长

包  川 区体育局局长

高俊宏 区园林绿化局局长

刘  冀  区旅游委主任

赵友新  区民防局局长

柴丽敏 区城管执法监察局党委书记

陈国红  区城管监督指挥中心主任

王连杰  西直门管委会常务副主任

金怡林 西城公安分局治安总队副支队长

赵  斌  西城工商分局局长

张占芳  区质监局局长

闫学会  西城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

刘保君 西城交通支队支队长

孟庆伟  区烟草专卖局局长

孙广俊 德胜街道工委书记

毕军东 什刹海街道办事处主任

桑硼飞 西长安街街道办事处主任

苏  昊  大栅栏街道办事处主任

高  翔  天桥街道办事处主任

刘  倩 新街口街道办事处主任

宫  浩 金融街街道办事处主任

张  辉  椿树街道办事处主任

谢  静  陶然亭街道办事处主任

吴立军 展览路街道办事处主任

孟红伟 月坛街道办事处主任

史  锋  广内街道办事处主任

李丽京  牛街街道办事处主任

周  沫  白纸坊街道办事处主任

王书广  广外街道办事处主任

曹学义 区总工会副主席

王明明  团区委副书记

吴  洁 区妇联副主席

孙晓临  区残联执行理事长

王志东  区红十字会会长

周兴新  区环卫中心主任

高俊宏  区园林市政管理中心主任

郭  月  区房地中心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卫生计生委。办公室主任:郭燕葵;副主任:魏燕京。

 

 


 

 

附件2

 

健康促进区(健康城区)评价标准

 

1.区政府公开承诺开展试点,将健康促进区建设纳入区政府重点工作,纳入当地政府预算。

2.建立健康促进区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建立多部门的工作网络和工作人员队伍,建立健康促进专业人员队伍,充分发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作用,促进卫生计生工作在健康促进领域的整合融合。

3.制定当地健康促进区发展规划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责任部门,开展督导检查和考核评估。

4.区政府和各部门实施“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梳理并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制定配套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

5.建设促进健康的支持性环境,全面开展健康社区和健康家庭建设,鼓励辖区居民广泛参与。

6.全面开展健康促进医院、学校、机关、企业等健康促进场所建设,充分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

7.整体推进“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和“健康中国行”等各项专项工作,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传播健康素养核心信息,深入社区、学校、机关和企业开展健康素养推广活动,扩大项目覆盖面。

8.全面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通过发放健康教育资料、播放健康视频、健康讲座、健康咨询、个体化指导等形式,提高健康教育服务质量和可及性。

9.利用卫生主题日,多部门联合,深入城乡开展健康主题活动,提高群众参与程度。

10.提高辖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和健康素质。


西城区健康促进区(健康城区)

综合评分及任务分解表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解释

评分标准

分数

任务分解

考核办法

一、组织管理(200分)

政府承诺

区政府公开承诺开展健康促进区试点工作。健康促进区试点工作纳入政府重点工作。

健康促进区工作纳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政府发展规划和政府年度工作计划。

10

区政府办公室

听取汇报
查阅资料
现场查看

制定健康促进区工作方案。

5

区卫生计生委

营造社会氛围,广泛舆论宣传,通过西城报、城市公告牌、大型宣传栏等载体承诺、提高公众对健康促进区(健康城区)工作认知。

5

区委宣传部

各单位按照“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策略,梳理本部门与健康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情况,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及配套实施方案。

5

各成员单位

协调机制

建立区政府主要负责人牵头、多部门参与的健康促进领导协调机制,部门职责明确。定期召开协调会议,通报工作进展。

建立区长任组长的健康促进领导协调机制。 

10

区政府办公室

在相关文件中明确各部门职责。并签署目标责任书或其他形式。

10

区卫生计生委

每半年召开1次领导协调会议。

10

工作网络

建立覆盖政府有关组成部门、乡镇/街道、学校、机关、企业的健康促进工作网络。每单位专(兼)职人员承担健康促进区试点和健康教育工作。培训覆盖率达100%。

组织专业指导机构,采取逐级培训方式,提高各单位对健康促进区(健康城区)理念、方法和建设内容的理解,提高建设能力。培训覆盖率100%

10

区卫生计生委

健康促进工作网络专兼职培训覆盖率100%,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培训。

10

专业网络

建立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为核心、覆盖辖区内所有医院、公共卫生机构、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促进专业网络。每单位有专职人员承担健康促进区试点和健康教育工作。培训覆盖率达100%。

设立独立建制的健康教育机构,在卫生计生委/疾控中心有健康教育科。

10

区卫生计生委

查阅机构数量和工作网络人员名单。确保网络覆盖率100% 

10

专业网络的人员培训覆盖率100% 

10

一、组织管理(200分)

项目管理

开展基线调查(或开展社区诊断)了解当地的主要健康问题,研究制定科学的综合干预策略和措施。

完成基线调查报告(或社区诊断报告)。报告中明确阐述当地主要健康问题和重点干预领域。

10

区卫生计生委

听取汇报

查阅资料

现场查看

建立督导检查、考核评估的工作机制,定期了解各项统工作进展,听取政府各部门和居民的工作建议。

每年至少开展1次政府牵头、多部门的联合督导。

10

区卫生计生委

完成督导报告。

10

定期监测项目组织实施情况,开展项目技术评估。

完成健康促进区评估人群健康调查。

10

完成试点自评报告。

10

经费保障

将健康促进区工作经费纳入政府预算给予保障。

健康促进区(健康城区)工作在区财政立项,规范管理。

25

区财政局

创新模式

在健康促进多部门协作、部门内资源统筹、社会动员、健康产业、健康教育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取得创新。

经评估专家组认定,在上述方面取得一类创新得5分,满分20分。

20

各成员单位

二、健康政策(100分)

宣传普及理念

卫生计生部门主动向各级党政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宣讲“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概念和意义。

举办“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专题讲座或培训班。

5

区卫生计生委

听取汇报

查阅资料

现场查看

区政府主要领导、各部门、各街道主要负责人参加讲座或培训班。

5

各成员单位

公共政策健康审查制度

成立健康专家委员会,在新政策制订时增加健康审查程序,在提出、起草、修订、发布等政策制定环节中,征求健康专家委员会的意见。

成立健康专家委员会。

10

区卫生计生委

建立公共政策审查制度。相关部门在提出、起草、修订、发布等政策开发环节有专家委员会或健康领域行政人员和专家的参与。

10

政策制定

相关部门梳理本部门与健康相关的公共政策,补充、修订或新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

政府和相关部门梳理与健康有关的政策、策略和措施,有政策梳理情况报告。

10

各成员单位

政府和相关部门补充、修订与健康有关的公共政策,每制定一条政策得5分,最多30分。

30

跨部门健康行动

针对当地需要优先应对的健康问题,开展跨部门健康行动。

政府或多部门联合开展针对慢性病防控、传染病防控、健康生活方式、妇幼健康、健康老龄、环境与健康等重点健康问题的健康行动,每类健康主题得5分,最多30分。

30

区卫生计生委

三、健康场所(300分)

健康社区

建立健康社区工作机制

制定健康社区建设工作计划。

5

各街道、卫生计生委

听取汇报

查阅资料

现场查看

快速测评

对社区开展技术指导和督导评估,形成督导报告。

5

一定比例的居委会符合健康社区标准。

有90%达标的健康社区名单。

4

建立健康社区的个案档案(包括组织管理、健康环境、健康活动、建设效果等)。

6

在试点区提供的达标社区名单中,随机抽取1个社区开展现场考核,记录现场考核得分,最高30分。

30

健康家庭

建立健康家庭评选工作机制

建立健康家庭评选工作方案和总结资料。

5

评选1000个健康家庭。

评选出至少1000个健康家庭。

5

为每户健康家庭建立完整的健康家庭个案档案。

 

10

健康促进医院

建立健康促进医院建设工作机制

有健康促进医院、无烟卫生计生单位建设工作方案。

5

区卫生计生委

开展专项的技术指导和督导评估,并形成健康促进医院督导报告。

5

一定比例的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符合健康促进医院标准。

有60%达标的健康促进医院名单。

4

建立健康促进医院的个案档案(包括组织管理、健康环境、健康教育、建设效果等)。

6

建立健全健康促进医院(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的详细过程资料。

在政府提供的达标医疗卫生机构名单中,随机抽取1个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现场考核,记录现场考核得分,最高30分。

30

 

三、健康场所(300分)

健康促进学校

建立健康促进学校工作机制

建立健康促进学校工作方案。

5

区教委、区卫生计生委

听取汇报

查阅资料

现场查看

快速测评

开展专项的技术指导和督导评估,形成健康促进学校督导报告。

5

一定比例的中小学校符合健康促进学校标准。

有100%达标的健康促进学校名单。

4

建立健康促进学校的个案档案。每个健康促进学校(小学、初中、高中)个案得1分,最高6分。

6

在政府提供的达标学校名单中,随机抽取1所学校开展现场考核,记录现场考核得分,最高30分。

30

健康促进机关

建立健康促进机关工作机制

建立健康促进机关建设工作方案。

5

各成员单位

开展专项的技术指导和督导评估,形成督导报告。

5

一定比例的机关和事业单位符合健康促进机关标准。

有50%达标的健康促进机关名单

4

建立健康促进机关的个案档案,如卫生计生委、街道办事处、事业单位等,每个个案得1分,最高6分。

6

在政府提供的达标机关/事业单位名单中,随机抽取1个机关/事业单位开展现场考核,记录现场考核得分,最高30分。

30

健康促进企业

建立健康促进企业工作机制

建立健康促进企业工作方案,有专人负责。

5

区商务委、区国资委

开展专项的技术指导和督导评估,形成督导报告。

5

一定比例的大中型企业符合健康促进企业标准。如无大中型企业,则选2个较大企业建设健康促进企业。

有20%达标的健康促进企业名单。

4

建立全部健康促进企业的个案档案。

6

在政府提供的达标企业名单中,随机抽取1个企业开展现场考核,记录现场考核得分,最高20分。

20

三、健康场所(300分)

公共环境

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止吸烟。建设健康步道、健康主题公园、健康文化长廊等公共设施,营造促进健康的公共环境。

建立无烟环境工作机制,开展技术指导和督导评估。建立工作计划,根据督查情况形成督导报告。

10

区卫生计生委

听取汇报

查阅资料

现场查看

快速测评

每年至少建设1个健康主题公园,建设1个健康文化长廊,有健康标识,定期组织健康活动。

10

区园林绿化局

区体育局

每年至少建设2条健康步道(主题公园以外场地),有健康标识。

10

评估时经过的主要道路和公共广场有无烟标识、有健康提示、环境卫生无垃圾堆放、无烟头。

10

各成员单位

四、健康教育(100分)

全国性健康教育项目

按照全国统一要求,开展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和健康中国行相关工作。

以多种形式开展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和健康中国行活动,并形成年度工作总结。

10

区卫生计生委

听取汇报

开展各类健康巡讲。

10

在区级媒体上刊登和播放健康公益广告。

制作、发放有“健康素养促进行动”、“新健康素养66条”、“健康中国行”标识的传播材料。

基本健康教育服务项目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健康教育服务的种类、频次和质量达到国家要求。

积极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有工作计划,留存培训记录。

10

接受上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考核评估并符合要求。

10

节日纪念日主题活动

在重要节日纪念日宣传时段内,开展多部门联合、单场活动人数不低于200人、有媒体深入宣传的健康主题活动。

每年至少举办5场参与人数达200人的节日纪念日主题活动。

10

每场活动有媒体参加并有后续的深入报道。

10

健康传播

设立健康类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

每设立1个有专人维护、定期更新(至少每周更新一次)的健康类新媒体平台(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得10分,最高20分。

20

每年组织2次以上媒体培训会或媒体交流会。

每组织1次有10个及以上媒体参加的交流活动(包括媒体培训会、交流会、通气会)得10分,最高20分。

20

五、健康环境(150分)

空气质量

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或空气污染指数(API)不超过100的天数≥300天

AQI或API不超过100的天数≥300天。

10

区环保局

听取汇报

水质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水质达标率100%。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水质达标率100%。

10

区市政市容委

饮用水安全

出厂水、管网末梢水、小区直饮水的水质检测指标达到标准要求

出厂水、管网末梢水、小区直饮水的水质检测指标达到标准要求。

20

区市政市容委、卫生计生委

食品安全

近3年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近3年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20

西城区食品药品监管局

垃圾处理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10

区市政市容委、区环卫中心

污水处理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100%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100%。

10

市政市容委

老龄化应对

每千名老年人口拥有养老床位数

每千名60岁以上老人养老床位数达到30张,得10分;达到25张得7分;达到20张得5分。

10

区民政局

社会氛围

开设健康类节目或栏目。

电视台开设1个满半年的健康类节目得10分,开班但未满半年得5分。

30

区委宣传部

广播电台开设1个满半年的健康类节目得10分,开班但未满半年得5分。

报纸开设1个满半年的健康专栏得10分,开班但未满半年得5分。

媒体积极宣传健康促进区建设工作进展和成效。

各类媒体(包括电视、广播、报纸等)宣传报道健康促进区相关工作进展,每报道一次得1分,最高30分。

30

六、健康人群(150分)

健康素养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本市平均水平。(市级数据来源于项目启动年的全国健康素养监测)

高于本地平均水平20%。

50

区卫生计生委

人群调查

查阅资料


成人吸烟率

成人吸烟率低于本市平均水平。(市级数据来源于最新的成人烟草流行监测)

比本地平均水平低20%。

40

区卫生计生委

人群调查

查阅资料

六、健康人群(150分)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达到50%。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50%。

30

区体育局

学生体质健康

学生体质达到教育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有关标准。

95%以上的学生达到合格以上等级。

30

区教委

小计




1000



指标解释:

1.AQI或API: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 简称AQI):是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无量纲指数。AQI数值越大、级别和类别越高、表征颜色越深,说明空气污染状况越严重,对人体的健康危害也就越大。AQI的计算按照HJ633-2012 《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执行。

2.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居民饮用水末梢水抽检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常规指标的比例。

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计算: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占城市生活垃圾总量的比例。

4.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计算:经过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或二级以上处理且达到排放标准的生活污水量与城市生活污水排放总量的百分比。

5.每千名老年人口拥有养老床位数计算方法:每千名老年人口拥有养老床位数=(各类养老老服务机构的床位数/60岁以上老年人数)×1000‰。据民政部,2015年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0.8张。(2014年27.2张,2013年24.4张,2012年21.5张)

 

 

健康社区现场评分表

省份:                    区:                       社区            时间:                     .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解释

评分标准

分值

考核办法

一、组织管理
(20分)

承诺倡导

居委会承诺建设健康社区。

居委会采取签署承诺书等形式,承诺开展健康社区建设工作,得2分。

2

听取汇报
查阅档案
现场查看

采取召开全体居民大会、倡议书入户、户外公共牌等形式,倡导辖区各单位和家庭户积极参与健康社区/建设。

采取召开全体居民大会、倡议书入户、户外公共牌等形式,倡导辖区各单位和家庭户积极参与健康社区建设,得3分。

3

协调机制

成立社区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健康促进社区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

成立主要领导牵头的领导小组得2分。

2

每季度召开工作例会,讨论社区主要健康问题并提出具体应对措施。

每年召开工作例会4次得3分,3次得2分,2次得1分。

3

规章制度

将健康促进社区建设纳入社区发展规划。

将健康促进社区建设纳入社区发展规划,得2分。

2

制定促进社区健康的规章制度和相关措施,如改善社区环境卫生、落实公共场所无烟、促进居民采取健康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困难家庭健康帮扶措施等。

制定促进社区健康的规章制度和措施,每制定一条得1分,累计不超过3分。

3

组织实施

有专人负责健康社区工作,定期接受健康促进培训。

有专人负责健康社区工作,得1分。
每年接受健康促进培训达2次得1分,1次得0.5分。

2

制定健康促进工作计划,定期总结。资料齐全,整理规范。

有健康社区工作方案或计划,工作内容明确,措施具体,责任分工合理,得1分。
健康社区建设活动的文字、图片、实物资料齐全,整理规范,得1分。
有健康社区工作总结,结构合理,内容详实,得1分。

3

二、健康环境
(20分)

无烟环境

辖区内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一律禁止吸烟。

居委会办公室、卫生室、主要道路没有发现烟头或者吸烟现象,得3分。

3

听取汇报
查阅档案
现场查看

社区主要建筑物入口处、电梯、公共厕所、会议室等区域有明显的无烟标识。

居委会主要建筑物入口处、电梯、公共厕所、会议室有禁烟标识和健康提示,得3分。

3

社区内无烟草广告和促销。

社区内无烟草广告和促销,得2分。

2

自然环境

环境整洁,垃圾箱数量满足需要,垃圾日产日清。

环境整洁,垃圾箱整洁,无垃圾零散堆放现象,得3分。

3

使用卫生厕所家庭比例达到80%,粪便无害化处理。

公共厕所清洁卫生,得3分。

3

人文环境

有固定健身场所和基本的健身设备,设备定期维护以保证正常使用,有安全提示。

有固定健身场所和基本的健身设备,得1分。
健身设备无健康隐患,周边有安全提示,得1分。

2

有健康文化场所,提供健康教育资料,提供交流环境。

 有开展健康文化的场所,得1分。
该场所提供健康教育资料,定期组织健康交流,得1分。

2

对弱势群体有健康帮扶措施。

对弱势群体有健康帮扶措施,得2分。

2

三、健康活动(50分)

基本健康教育服务

配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活动质量和频次符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

有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计划和总结,得2分。
每年开展4次以上健康教育讲座,得2分。
每年开展健康咨询,得2分。
建有健康教育宣传栏并定期更新,得2分。
定期发放健康教育材料,得2分。

10

听取汇报
查阅档案
现场查看

健康家庭

配合有关部门,组织社区居民参加健康家庭评选活动。

有健康家庭评选工作计划和总结,有具体步骤和流程,得2分。动员、组织辖区居民参加健康家庭评选,得2分。开展针对家庭的健康活动,得2分。

6

选出的健康家庭符合健康家庭标准,对辖区其他家庭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现场进入一个健康家庭,家庭环境清洁得1分;有健康标识和健康材料得1分;无人吸烟得1分;家庭关系和邻里关系和谐得1分。

4

主题活动

社区每年自发组织4次以上健康讲座。(讲座主题在辖区健康教育机构的业务指导下确定。可包括以下内容:科学就医、合理用药、传染病预防、安全急救;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母婴保健、科学育儿、健康老龄等。)

每年开展4次及以上健康讲座或咨询得10分,2-3次得5分。

10

每年举办2次以上、面向辖区居民的集体活动。
(如健康知识竞赛、健康演讲比赛、戒烟竞赛、健康展览展示、社区体育活动等。)

每年举办2次及以上、50个以上居民参与的集体活动,得10分,1次得5分。

10

开展有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为居民提供健康自测和技术指导。(如健康小屋、健康加油站、健康餐厅、健康一条街、健康俱乐部等。)

开展有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得5分。
采取某种形式,为居民提供健康自测和健康指导,得5分。

10

四、建设效果

(10分)

目标人群评价

目标人群对健康促进工作支持、理解、满意

详见目标人群测评方案。

10

快速调查

合计




100














说明:

1.健康社区现场评估表采取百分制,现场评估达到70分及以上,认为达到健康社区标准。

2.健康社区转化得分=30×(现场评估得分/100),纳入健康促进区总评分表。


健康家庭评价标准

 

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媒体动员、社区组织、自愿申报、社区推荐、区评选等方式,开展健康家庭评选活动。

健康家庭标准如下:

1.家庭卫生整洁,光线充足,通风良好。

2.厕所卫生,垃圾定点投放,文明饲养禽畜宠物。

3.主动学习健康知识,树立健康理念。

4.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讲究个人卫生。

5.合理膳食,戒烟限酒。

6.适量运动,心理平衡。

7.定期体检,科学就医。

8.优生优育、爱老敬老。

9.家庭和谐,崇尚公德。

10.邻里互助,支持公益。

 

 


 

 

 

健康促进学校评价标准

 

前提条件:开设健康教育课、符合无烟学校标准、无集体性食物中毒和安全事故发生。

1.将健康促进学校工作纳入学校重点工作,公开承诺并呼吁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健康促进学校建设。

2.成立健康促进学校工作领导小组,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明确相关职能部门职责。设专人负责,定期接受培训,做好计划和总结。

3.制定促进师生健康的政策、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包括校内禁烟、饮水和食品安全、健康教育课、体育活动、体检和预防接种、健康帮扶等内容。

4.学校设立卫生室或保健室,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或保健教师,定期接受培训。

5.开设高质量的健康教育课程,保障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和强度,开展健康教育主题活动,提高师生健康素养和身体素质。

6.为学生提供充足卫生的饮水和合理的营养膳食。

7.开展健康管理和疾病防控工作,定期组织体检,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疾病和多发疾病开展监测和管理。

8.校园环境符合无烟学校参考标准,教学和生活建筑质量、教室黑板和课桌椅设置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有足够使用的卫生厕所和洗手设施。

9.师生互尊互爱,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活动,促进学生潜能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

10.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健康互动,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对学校健康工作支持。


健康示范单位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

本标准所指单位是泛指,包括政府各组成部门(区委区政府的各机关单位)、事业单位。无烟环境是健康促进单位的前提条件,相关标准如下:

考评项目

考评内容

分值

考评标准

得分

一、建立促进职工健康的工作机制(22分)

1.有具体负责单位职工健康工作的负责人和部门,能够有效组织各相关部门开展促进职工健康的工作,并将创建“健康示范单位”工作纳入单位年度工作内容。

8

以单位行政文件的形式公布和确认开展创建“健康示范单位”工作,得2分;

创建工作负责人为单位主要领导,得2分;

有具体负责单位职工健康工作的负责人和部门,得2分;

该部门能够组织其他相关部门参与创建工作,得1分;

纳入单位年度工作,得1分;


2.有建设“健康示范单位”的工作方案,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有专职或是兼职人员负责落实各项工作。

7

方案内容包括部门和人员分工、无烟单位、防制病媒生物、健身、体检等内容,缺一项扣1分,;


3.有促进职工健康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保证其有效实施,每年听取职工代表有关意见和建议。

7

有健康体检制度,得2分;

有控烟检查及奖惩制度,得2分;

有健身活动(工间操等)制度,得1分;

有商讨健康相关制度的会议记录,得1分;

有职工意见和建议记录,得1分;


二、营造促进职工健康的工作环境(26分)

1.单位室内外环境整洁,有良好的绿化美化环境,无卫生死角,厕所保洁良好,无异味。院内车辆行驶和停放有序。

5

室内、外环境整洁,得2分;

无卫生死角,无可见垃圾,公共区域无占用,得1分;

抽查厕所卫生,清洁无异味,得1分;

车辆行驶和停放有序,得1分;


2.达到无烟单位标准,室内有禁烟标识,无吸烟现象,倡导职工不吸烟、少吸烟,达到戒烟目的。

8

无一切形式的烟草广告,禁烟标识室内覆盖率达到100%,得1分;

室内无烟味、烟头、烟灰、烟具,得2分;

有独立排风设施的吸烟室(区),得1分;

无售卖烟草的设施或设备,得1分;

有无烟单位自查记录,得2分;

有倡导戒烟的宣传材料或举办相应活动,得2分;


3.积极开展病媒生物防制活动,清除各类孳生地,完善防鼠、蟑螂和防蚊蝇设施,控制效果达到国家有关标准。

7

每年开展3次孳生地清除工作,留存工作记录和图片,现场无可见病媒生物,得2分;

抽查防鼠、防蟑螂、防蚊蝇设施各3处,设施完善得3分,不完备按每处扣0.5分,扣完为止;

达到防制效果,得2分


4.有促进职工身体活动的场地及设施,或有经费支持职工到公共场所开展经常性健身活动。

4

单位有职工活动场地及设施,得2分;

活动场地及设施达到3种,得2分;

或单位提供经费支持职工到公共场所活动,得2分;

健身活动达到3种且全年不间断,得2分;


5.倡导职工绿色出行,有节能减排措施。

2

有宣传绿色出行的材料或活动记录(简报、图片),得1分;

有节水节电(例如节能灯泡、节水阀门等使用)、节省办公耗材(例如节约纸张、使用再生纸等)的做法,得1分;


三、提供促进职工身心健康的服务(26分)

1.定期为职工进行健康体检,掌握单位职工整体健康状态,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措施。

6

体检间隔不少于每2年1次,在职职工参与率达到80%,得2分;

掌握在职职工健康状况,了解职工健康的主要问题,提出健康干预措施(例如有职工健康分析报告),得4分;


2.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知识宣传和健康促进活动,营造维护健康的良好氛围。

7

有固定健康宣传栏,张贴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材料,得1分;

宣传材料为单位自主设计和制作的宣传品,得2分;

每季度更新一次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材料,更新记录完整,得1分;

设置或摆放健康宣传品及体重计、血压计和健康生活方式支持性工具,摆放位置便于职工使用,且位置固定,得3分;


3.职工食堂应达到“健康示范食堂”的标准,为职工提供符合卫生、安全、营养、健康的餐饮服务。

9

食堂管理、工作人员接受控制油盐使用量培训,有培训记录,得1分;

就餐区内摆放BMI尺,食物模型、平衡膳食宝塔、体重计等工具,得1分;

就餐区内摆放可以自由取阅,与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慢病防治等相关知识的宣传材料,得2分;

菜肴品种中有2种及以上是低油少盐菜,得1分;

主食做到粗细搭配,得1分;

按月记录食用油和食盐的总体使用量,保持人均油盐摄入量呈下降趋势,得2分;

有鼓励厨师减盐限油的激励机制,得1分;


4.依法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关心职工身心健康,保障孕、产妇职工权益。

4

有规定职工带薪休假的相关制度或文件,得2分;

保障女性职工合法的权益(例如在孕产期享受相关休假和薪酬、在困难时获取帮助),得2分;


四、提高职工的健康水平(26分)

1.单位积极参加或组织所在地区的各项健康活动,单位职工积极参与“健康示范单位”建设活动,自觉维护健康支持性环境。

8

每季度至少参加1次辖区组织的卫生、体育、文化等方面的健康活动,有活动记录,得2分;

每季度在单位内部至少开展1次徒步、爬山、广播操比赛、运动会等群体性健身活动,且活动覆盖率达到职工的80%,活动记录完整,得3分;

向职工发放平衡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低油少盐等内容的健康生活方式宣传资料与控油壶、限盐勺、BMI尺、腰围尺、计步器等健康支持工具,且发放率达到职工的80%,有发放记录可查,得3分;


2.不断丰富健康示范单位建设工作内涵,逐年提升职工的健康素养水平。鼓励并支持职工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健康促进活动,职工参与度逐年增加。

10

开展有关健康素养、基本健康行为和常见疾病预防控制的知识讲座,每年开展3次,留存每次讲座的活动记录,得6分;

组建职工运动和健身团队,不少于4个(如乒乓球队、羽毛球队、篮球队、足球队、游泳队、舞蹈队等),有活动记录,得4分;


3.将健康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效果显著,单位职工健康状况得到改善。职工对单位促进健康措施的满意率达到80%以上。

4

考核评估时,随机抽查10名在职职工,对创建“健康示范单位”工作的相关制度和活动知晓率达到80%,得2分;

单位创建“健康示范单位”的责任部门,对在职职工调查单位促进健康措施的满意度,参与职工达到总人数的30%,满意率达到80%,得2分;


4.结合“健康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形成单位的健康文化,具有一定的行业特色或地区影响力。

4

宣传和推广健康相关的典型人物和事迹,有促进健康的激励机制,形成本单位的健康文化和传统,得4分。


合计


100



注:总分100分(考评合格标准为85分以上  )     实际考评得分:

 

 


 

 

 

健康促进机关现场评分表

省份:                   区:                       机关:                    时间: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解释

评分标准

分值

考核方法

得分

一、组织管理(20分)

承诺倡导

1.机关/事业单位书面承诺建设健康促进机关。

采取签署承诺书或印发文件等形式,承诺建设健康促进机关,得3分。

3

听取汇报
查阅档案


2.召开全体职工大会,公开倡议全体职工积极参与健康促进机关建设。

召开全体职工大会,对全体职工发出倡议,得2分。

2


协调机制

1.成立机关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的健康促进机关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

成立机关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的健康促进机关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得3分。

3


2.每季度召开工作例会,讨论机关主要健康问题并提出具体应对措施。

每季度召开工作例会,讨论机关主要健康问题并提出具体应对措施,得2分。

2


规章制度

1.将健康促进机关建设纳入机构年度工作计划。

将健康促进机关建设纳入机构年度工作计划,得2分。

2


2.制定促进职工健康的规章制度和相关措施。如改善单位环境卫生、落实公共场所无烟、促进职工采取健康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

制定促进职工健康的规章制度和相关措施。每制定一条得1分,累计不超过3分。

3


组织实施

1.专人负责健康促进机关工作,每年接受一次专业培训。

有专人负责健康促进机关工作,得1分。
每年接受1次健康促进培训,得2分。

2


2.制定健康促进机关工作计划,定期总结,健康相关档案资料齐全。

有健康促进机关工作方案或计划,工作内容明确,措施具体,责任分工合理,得1分。
健康促进机关建设活动的文字、图片、实物资料齐全,整理规范,得1分。
有健康促进机关工作总结,结构合理,内容详实,得1分。

3


二、健康环境(20分)

无烟环境

1.机构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禁止吸烟。

机构的办公室、卫生室、所属室外环境没有发现烟头或者吸烟现象,得3分。

3

听取汇报
查阅档案
现场查看


2.机构主要建筑物入口处、电梯、公共厕所、会议室等区域有明显的无烟标识。

机构主要建筑物入口处、电梯、公共厕所、会议室有禁烟标识和健康提示,得3分。

3


3.机构内无烟草广告和促销。

机构内无烟草广告和促销,得2分。

2


自然环境

1.环境整洁舒适,垃圾日产日清。

 环境整洁舒适,垃圾日产日清,得2分。

2


2.厕所清洁卫生,数量满足需要,有洗手设施。

厕所清洁卫生,数量满足需要,有洗手设施,得2分。

2


3.职工食堂应符合卫生要求,膳食结构合理。

职工食堂应符合卫生要求,膳食结构合理,得2分。

2


人文环境

给职工提供锻炼和阅读环境,对弱势群体有健康帮扶措施。

给职工提供锻炼环境,得2分。
提供阅读环境,得2分。
对弱势群体有健康帮扶措施.得2分。

6


三、健康活动(50分)

健康服务

1.有条件的机构设置卫生室或医务室,配备专/兼职的卫生技术人员,配置必需的医疗用品和急救药物。不具备医务室条件的机构,安排专人接受急救和疾病预防知识培训。

设置卫生室或医务室,有专/兼职的卫生技术人员,有必需的医疗用品和急救药物,得10分。
没有卫生室或医务室的机构,有专人接受急救和疾病预防知识培训,得10分。

 

10

听取汇报
查阅档案
现场查看


2.定期组织职工体检,根据体检结果制定健康管理计划。

每年组织一次健康体检,得5分,每两年组织一次健康体检,得3分。
根据体检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计划或措施,得5分。

10


主题活动

1.开展工间操,定期组织职工开展跑步、爬山、球类、游泳等活动,提高职工身体素质。

每开展一项集体文体活动,得3分,最高10分。

10


2.每年开展4次以上健康讲座,讲座主题包括:科学就医、合理用药、传染病预防、安全急救;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母婴保健、科学育儿、健康老龄等。

每开展一次健康讲座,得2.5分,最高10分。

10


3.每年举办2次以健康为主题的集体活动,如健康知识竞赛、健康演讲比赛、戒烟竞赛等。

每开展一次以健康为主题的集体活动得5分,最高10分。

10


四、建设效果

(10分)

目标人群、评价

目标人群对健康促进工作支持、理解、满意

详见目标人群测评方案。

10

快速调查


合计




100



 

说明:

1.健康促进机关现场评估表采取百分制,现场评估达到70分及以上,认为达到健康促进机关标准。

2.健康促进机关转化得分=30×(现场评估得分/100),纳入健康促进区总评分表。


健康促进企业评价标准

 

本标准所指企业特指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工矿企业,以脑力劳动为主的企业可参考健康促进机关(健康示范单位)标准。无烟环境是健康促进企业的前提条件。

1.企业公开承诺开展健康促进企业建设,倡导全体员工积极参与。

2.将健康促进企业建设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制定促进员工健康的规章制度和相关措施。

3.成立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健康促进企业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

4.有专人负责健康相关工作,有健康促进企业的工作计划和总结,健康活动有记录。

5.建设无烟环境,食堂膳食结构合理,厕所清洁卫生,洗手设施完善。

6.给职工提供锻炼和阅读环境,营造促进健康的社会人文环境。

7.配备急救医疗用品和药物,定期组织职工体检。

8.开展职业安全和职业防护健康教育,提高职工预防职业病、意外伤害的能力。

9.定期组织职工开展跑步、爬山、球类、游泳等体育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主题活动,职工积极参与。

10.提高职工健康素养,提高职业防护知识和技能,吸烟率有所下降。


健康促进企业现场评分表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内容

指标内容

分值

考核方法

得分

一、组织管理
(20分)

承诺倡导

企业书面承诺建设健康促进企业。

企业书面承诺建设健康促进企业,得3分。

3

听取汇报
查阅档案
现场查看


召开全体职工大会,公开倡议全体职工积极参与健康促进企业建设。

召开全体职工大会,公开倡议全体职工积极参与健康促进企业建设,得2分。

2


协调机制

成立企业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健康促进企业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

成立企业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健康促进企业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得3分。

3


每季度召开工作例会,讨论企业主要健康问题并提出具体应对措施。

每季度召开工作例会,讨论企业主要健康问题并提出具体应对措施,得2分。

2


规章制度

将健康促进企业建设纳入企业年度工作计划。

将健康促进企业建设纳入企业年度工作计划,得2分。

2


制定促进职工健康的规章制度和相关措施。如职业防护、职业病防治、改善环境卫生、落实公共场所无烟、促进职工采取健康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

制定促进职工健康的规章制度和相关措施。每制定一条得1分,累计不超过3分。

3


组织实施

专人负责机构内健康相关工作,每年接受一次专业培训。

专人负责健康促进企业工作,得1分。每年接受1次健康促进培训,得1分。

2


制定健康促进企业工作计划,定期总结,健康相关档案资料齐全。

1.有健康促进企业工作方案或计划,工作内容明确,措施具体,责任分工合理,得1分。
2.健康促进企业建设活动的文字、图片、实物资料齐全,整理规范,得1分。
3.有健康促进企业工作总结,结构合理,内容详实,得1分。

3


二、健康环境
(20分)

无烟环境

企业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禁止吸烟。

企业的办公室、卫生室、所属室外环境没有发现烟头或者吸烟现象,得3分。

3

听取汇报
查阅档案
现场查看


企业主要建筑物入口处、电梯、公共厕所、会议室等区域有明显的无烟标识。

企业主要建筑物入口处、电梯、公共厕所、会议室有禁烟标识和健康提示,得3分。

3


企业内无烟草广告和促销。

企业内无烟草广告和促销,得2分。

2


自然环境

   环境整洁舒适,垃圾日产日清。

环境整洁舒适,垃圾日产日清,得2分。

2


 厕所清洁卫生,数量满足需要,有洗手设施。

厕所清洁卫生,数量满足需要,有洗手设施,得2分。

2


职工食堂应符合卫生要求,膳食结构合理。

职工食堂应符合卫生要求,膳食结构合理,得2分。

2


人文环境

给职工提供锻炼和阅读环境,对弱势群体有健康帮扶措施。

给职工提供锻炼环境,得2分。
提供阅读环境,得2分。
对弱势群体有健康帮扶措施.得2分。

6


三、健康活动
(50分)

健康服务

结合单位特点设置卫生室,配备专/兼职的卫生技术人员及必需的医疗用品和急救药物。

设置卫生室或医务室,有专/兼职的卫生技术人员,有必需的医疗用品和急救药物,得4分。
没有卫生室或医务室的机构,有专人接受急救和疾病预防知识培训,得4分。

8

听取汇报
查阅档案
现场查看


定期组织职工体检。

每年组织一次健康体检,得4分,每两年组织一次健康体检,得3分。
根据体检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计划或措施,得4分。

8


职业安全

每年开展4次以上以职业安全和职业防护为主题的专题讲座。

每开展1次得2.5分,最高10分。

10


每年举办2次以职业防护为主题的集体活动,如职业防护技能比赛、急救自救演示等。

每举办一次以职业防护为主题的集体活动,得4分,最高8分。

8


主题活动

每年开展4次以上健康讲座,可包括以下内容:科学就医、合理用药、传染病预防,合理膳食、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母婴保健等。

每开展一次职业安全以外的健康讲座得2.5分,最高8分。

8


定期组织职工开展球类、游泳、棋类等文体活动,促进职工身心愉悦。

每开展一项集体文体活动,得4分,最高8分。

8


四、建设效果

(10分)

目标人群评价

目标人群对健康促进工作支持、理解、满意

详见目标人群测评方案。

10

快速调查


合计




100



说明:

1.健康促进企业现场评估表采取百分制,现场评估达到70分及以上,认为达到健康促进企业机关。

2.健康促进企业转化得分=20×(现场评估得分/100),纳入健康促进区总评分表。

政策文件:西政办发〔2017〕15号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北京市西城区关于开展全国健康促进区试点暨全国健康城区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pdf


    

分享:

回到顶部

政务服务热线:1234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二龙路27号 邮编:100032
技术支持邮箱:work@bjxch.gov.cn
官方微信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