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9-06
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各有关单位:
经第141次区政府专题会议研究同意,现将《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区北京市西城区工作方案(2015.11—2018.11)》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
2016年9月4日
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区
北京市西城区工作方案
(2015.11—2018.11)
2015年11月,西城区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区,为全面推动西城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区建设,提升我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根据《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城区)评定和管理办法》(国知发管字〔2014〕34号),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
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首都知识产权战略的意见》等精神,立足首都“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和西城区首都功能核心区定位,按照“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工作方针,以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推动知识产权金融服务特色主题发展为重点,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中的促进作用,加强和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加快培育西城区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重点加强知识产权促进金融产业提质增效,实施严格知识产权保护,推进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和国际合作,全面提升西城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的综合实力,努力形成运用知识产权制度推动西城区发展转型和管理转型的内生动力。
(二)工作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强化政策导向,积极营造有利于激励创新的发展环境,探索建立更加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模式,提高知识产权资源的运用效益,实现知识产权与技术创新、品牌创建、产业发展的有机统一。
——坚持企业主体。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加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意识培养,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努力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
----坚持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知识产权工作的同时,着力推动知识产权助推金融产业发展特色主题,加强传统金融机构以及金融科技企业的知识产权培育,帮助企业建立知识产权制度,增强知识产权创造水平,提升金融产业核心竞争力。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18年,建立覆盖全区的知识产权政策,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显著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水平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成效进一步凸显,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培育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势的企业,知识产权促进金融业发展成效显著。经过3年建设,顺利通过试点城区考核验收。
(二)具体目标
1.知识产权创造能力进一步提高。西城区有效专利数量继续保持全市前列,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00件, PCT专利申请量突破500件。
2.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积极培育北京市专利试点、示范单位以及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优势企业,引导企业申报国家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标准。到2018年,力争西城区北京市专利试点单位达到160家,北京市专利示范单位达到16家。
3.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不断优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更加完善,形成行政保护、司法保护与行业组织调解等多元化保护体系,到2018年,西城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分中心、工作站达到5家,民间调解组织达到2家。
4.特色主题建设成效凸显。加强传统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知识产权服务,促进更多的企业拥有知识产权,推动金融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知识产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5.知识产权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以培育、引进、合作相结合的方式,集聚一批高端的国际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和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到2018年,建立并完善由代理服务、法律服务、信息服务、商用化服务、咨询服务和培训服务构成的全方位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6.知识产权国际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加强。深化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中国办事处服务工作,积极承办有影响力的知识产权国际活动。推动区属企业加强知识产权国际合作,重点推进西城区“老字号”企业商标国际注册,促进老字号企业知识产权海外保护力度。
三、重点任务
(一)完善服务体系,提升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水平
1.完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加强知识产权政策与产业、科技、金融政策的有效衔接,研究制定覆盖全区的知识产权资助政策,引导企业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重点支持专利试点示范企业、贯标企业。修订《北京市西城区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西城园自主创新若干规定》,加大对园区内企业专利授权、注册国际商标等支持力度。强化知识产权导向作用,将知识产权管理纳入“西城区科技专项项目”管理。创新服务方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鼓励知识产权中介机构为西城区企业提供代理、评估、运营等服务。
2.推进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发挥北京知识产权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区县专利信息服务分平台作用,拓宽专利信息利用渠道,提升专利信息利用工作效果,推动专利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应用;开展西城区专利数据统计分析工作,选择西城区重点产业或领域的企业,对相关领域的专利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分析,帮助企业正确选择创新的重点方向和目标,正确制定和运用相关的知识产权策略,培育和形成新的科技优势,并转化成知识产权优势。
3.培育知识产权服务业。与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建立合作机制,整合外部优势资源,聚集知识产权高端服务要素,打造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吸引一批专业化的知识产权服务中介机构入区,对西城区企业进行知识产权专业指导和服务,鼓励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由传统代理向知识产权转化、运营、战略咨询等高端业态转变,提升西城区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服务的质量和水准,优化西城区知识产权服务的氛围和环境。
(二)培育优势企业,提升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水平
1.推动企业贯彻知识产权管理标准。选择西城区重点企业,推动国家标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29490-2013)的贯彻实施,指导企业以促进技术创新为目标,构建与企业经营发展相协调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引导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制度、人才队伍建设,将知识产权管理贯穿生产经营全过程,促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精细化和制度化。
2.培育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建立重点企业联系机制、开展企业专利工作薄弱环节专项培育,遴选一批知识产权基础较好、具有较强创新实力、发展潜力巨大的骨干企业,通过试点培育和专项支持,成为北京市专利示范单位,并进一步发展成为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示范企业。以中关村科技园区西城园为主要载体,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培育,构建知识产权供需对接平台,通过政策引导和重点辅导服务,指导企业建立自身知识产权战略,完善企业知识产权体系,培育更多的企业成为中关村知识产权领军企业,通过典型示范带动,整体提升西城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整体水平。
3.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充分利用北京知识产权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交易服务功能,为企业提供专利供求信息、专利价值评估及交易渠道等服务,为企业专利转化提供便利。发挥北京市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的引导作用,帮助企业提高知识产权运营能力。鼓励企业将专利成果纳入到技术标准中,完善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在专利技术产业化方面加强合作。引导企业实施商标、商号一体化战略和商标的授权使用机制,结合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探索搭建闲置商标交易平台。
(三)实施严格保护,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1.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发挥知识产权联席会议统筹协调作用,开展联合执法,做好专利委托执法工作,规范办案流程。协助市知识产权局开展知识产权执法维权“护航”专项行动,集中整治侵权假冒行为,重点加强对民生、重大项目和优势产业等领域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大对市场、商圈等商业聚集区的检查力度,做好大型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加强知识产权案件审判,营造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环境。
2.强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加强12330分中心和工作站建设,发挥西城区12330工作站“1+X”服务模式,完善知识产权举报投诉受理机制,保障举报投诉的渠道畅通。探索在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建立12330工作站。建立重点企业联系人制度,切实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
3.推进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调解。推进知识产权行业调解工作,依法规范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程序,完善行业调解机制,培育一批社会调解组织,培养一批专业调解员。发展知识产权纠纷司法委托调解组织,逐步建立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调解工作体系。
(四)加强特色主题建设,提升金融产业核心竞争力
鼓励金融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推进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实现产业+互联网+金融的1+1+1跨界融合新模式,产生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推进金融科技企业健康发展,通过对信用认证软件、第三方支付软件、数字货币、大数据的金融应用等领域或技术点进行专利检索与分析,掌握国内外金融企业在产业生态链上的专利布局、专利战略和保护措施,协助区内金融企业在商业方法、金融安全等领域进行专利创新,构建自己的专利战略和专利组合。搭建金融企业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帮助金融企业及时获取知识产权信息,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鼓励金融企业构建知识产权联盟,整合上下游产业链的技术优势,鼓励联盟成员专利交叉许可,实现专利资源的共享利用,发挥专利更大的市场价值,并增强共同应对国际专利诉讼的能力。
(五)加强知识产权文化建设,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
利用世界知识产权日、科技周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知识产权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商场等系列活动。建立知识产权培训、交流与研讨机制,每年针对专利增量提质、转化运用、维权保护、涉外纠纷等不同主题,试点示范企业、达标企业、联盟企业等不同对象开展专项培训,逐步培养一批懂技术、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加强企业商标文化建设,引导企业形成以商标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建立自身商标文化,扩大品牌影响。创新宣传方式、拓展宣传渠道,利用传统媒体和各类新媒体,开展广泛的知识产权文化宣传,在全区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良好氛围。
(六)拓展国际合作,提高知识产权国际软实力
做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中国办事处相关服务工作,积极承办有影响力的知识产权国际活动。建立知识产权对外信息沟通交流机制,拓宽知识产权交流渠道,加强对外(含港澳台)交流合作。组织国外知识产权制度培训和研讨,支持企业联合“走出去”, 重点推进西城区“老字号”企业商标国际注册,加强对企业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尤其是重大涉外知识产权案件的指导与援助,制定知识产权涉外纠纷重点难点问题统筹对策。关注国际知识产权发展趋势,跟踪国际知识产权热点问题,学习与借鉴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成功经验。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国家知识产权局、北京市知识产权局统一指导、协调组织试点城区的实施情况,西城区知识产权试点工作在区政府领导下,由区知识产权局牵头,协调区知识产权联席会成员单位,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扎实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加大财政资金对知识产权工作的投入力度,保障知识产权工作各项具体措施的落实。加大对创新主体的知识产权资助支持,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增加对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的支持。创新知识产权投入机制,综合运用财政拨款、基金、贴息、担保等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向知识产权投入。
(三)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联合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和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培养组建知识产权专家团队,为开展知识产权咨询、培训、法律援助等工作储备人才。开展以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管理人员为重点的知识产权培训,坚持知识普及与专门培训相结合、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相结合,培养一批懂专业、懂外语、懂法律、熟悉国际国内知识产权规则及其运用的复合型人才。
五、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5年 11月-2016年3月)
落实试点城区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职责,全面推进重点任务和工作的开展。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6年 4月-2018年 11月)
1.健全知识产权政策体系;
2.加强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利用;
3.开展传统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的知识产权培育;
4.推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
5.培育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
6.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
7.强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
8.提升知识产权综合服务能力;
9.加强国际合作;
10.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报道活动,举办知识产权相关专题培训;
11.全面完成各项工作目标。
(三)总结验收阶段(2018年12月-2019年03 月)
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委托下,北京市知识产权局组织试点城区考核验收。检查验收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区考核评价指标为标准,以工作方案确定的目标为基础,考察城区知识产权工作业绩和工作目标完成程度。
政策文件:西政发〔2016〕11号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区北京市西城区工作方案(2015.11—2018.11)的通知.pdf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