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银行业跨境金融服务新格局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原晓惠
发布时间:2021-05-13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国内大市场繁荣发展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境外企业和金融机构来华投资,这将为银行业的跨境金融业务带来重要发展机遇。一是国内大市场优势下的“引进来”新机遇。二是亚太地区的区域跨境金融新市场。三是中欧新合作关系助推跨境金融新发展。
在“十四五”时期新市场和新机遇下,中国银行业的跨境金融模式有望发生新的突破,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形成更强大的竞争力。一是加大金融科技应用,形成跨境服务新模式。二是发展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占领国际金融新高地。三是积极拓展综合化经营,把握新市场机遇。然而当今更为复杂的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和国际地缘政治背景催化了银行跨境金融服务模式深层次调整,国际化业务面临新挑战。一是逆全球化加大跨境金融业务拓展难度。二是银行海外经营合规成本将上升。三是全球低利率环境、金融市场动荡加大银行海外经营风险。四是海外资产质量管理和资本管理压力上升。
做好跨境金融服务,是支持我国“十四五”时期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的重要基础,更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的有力抓手。我国金融业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发展到了一定规模,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实力。当前跨境金融业务拓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我国金融业跨境经营应当把握时代变革的新格局,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及时调整和优化跨境金融业务模式和发展策略,实现高质高效发展。具体建议一是要坚持“立足中国,服务全球”,立足于国内大市场,充分利用自贸区建设、人民币国际化、进博会等契机,深挖“走出去”“引进来”客户全球化发展需求,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二是要助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未来“一带一路”共同发展和深化合作的方向将向公共卫生、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科技教育合作等领域延伸,亟需更丰富多样的金融支持。三是把握金融科技、亚太市场等发展机遇,提升国际竞争力,中资银行可将交易银行作为提升亚太跨境金融业务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关注以亚太地区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地区贸易融资增长机会,关注国内及亚太地区有国际化拓展需求的成长型中型企业,为潜在优质客户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四是加强涉外业务的合规经营,做好多种风险管控预案准备,针对全球大变局中蕴含的诸多风险变化及时对跨境金融业务进行审慎评估和动态调整。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