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5-14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21日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全体大会上表示,展望未来,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和完善应对疫情中一些行之有效的结构性金融政策,努力完成全年发展目标任务和决定。
易纲表示,面对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中国货币政策响应有力,总量合理适度,为保市场主体稳就业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据易纲介绍,2020年以来,人民银行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等方式,出台了规模可观的宏观对冲措施。2020年以来人民银行3次降准,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下降约1个百分点,降准释放流动性1.75万亿元。2018年以来,人民银行10次降准,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下降约5.5个百分点,累计释放流动性8.1万亿元。
“今年货币政策根据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恢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分层次、有梯度地出台,有内在的逻辑。”易纲说,在疫情暴发初期、疫情蔓延势头得到初步控制、疫情防控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三个阶段,人民银行分别设立三批再贴现、再贷款额度,支持企业参与防疫和复工复产。
货币政策实施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注重增强直达性、精准性。人民银行于6月1日发布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通过适当提供央行资金支持,推动银行积极办理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
总的看,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得积极成效,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有力支持了经济稳步恢复。从金融市场看,面对疫情冲击,中国金融体系保持了稳健运行。随着疫情对我国经济冲击高峰过去,经济活动逐步恢复正常,有的政策已经顺利完成阶段性任务,但是支持小微和民营企业、支持稳就业、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等政策措施仍要继续坚持,并且要进一步的完善,促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的发展格局。
第一,货币政策要更好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货币政策要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更加注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益,提高金融机构长期支持实体经济的积极性,为涉农、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提供持续的支持。特别是,金融政策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完善政策框架,与财政、产业、就业、科技等政策密切配合,促进经济绿色复苏和发展。
第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货币政策要把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平衡,既不能让市场缺钱也不能让市场的钱溢出来,保持货币供应量反映我国潜在的产出增长率,保持货币供应量和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基本匹配,可以尽量长时间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
易纲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支持北京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中关村科技创新金融试点的进一步发展,全力优化北京冬奥会支付服务环境。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