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体检报告的“焦点”,这种肺部疾病需要尽早治疗
发布时间:2020-12-14
来源:科普北京
大概二十年前,肺部影像学检查技术还不发达,人们并不常常听说肺结节这个名词。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大众体检意识的提高以及胸部CT技术的进步,各式各样胸部CT报告中越来越多的出现了肺结节这个名字。目前已经俨然成为各大体检报告的“焦点”。不同的医院报告会出现不同的称呼,例如,磨玻璃结节、实性结节、混合结节、孤立结节以及多发结节等。无论是身体健康的体检者还是真正的患者,一旦胸部CT报告上出现了肺结节,难免会紧张和纠结一番。
2017年的一个调查发现,3万多健康人接受胸部CT检查,其中3千多人(16.7%)发现有“肺结节”的存在。而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各大医院的呼吸科和胸外科门诊因为肺结节而就诊的患者不在少数。因此,许多医院还特别成立了“肺结节门诊”,可见医务人员对肺结节的重视程度。
单纯CT影像初筛层厚常规为5mm厚,为了进一步明确“肺结节”的性质,尤其是直径仅几毫米的结节,则要求检查的CT影像层厚为1mm,甚至需要通过影像学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技术来仔细观察肺结节的特征。因此单纯的打印出片子常常不能满足临床医生的要求,而需要患者携带电子版的图像来就诊。
如果“肺结节”在影像学上倾向恶性:单个、磨玻璃样,直径>8mm,有血管穿行等,则可以考虑予以手术切除,则不推荐使用抗生素治疗。
中国专家为“肺结节”有专家共识。在这篇共识中,专家们一致认为,对于<10mm非钙化实性结节,两年内病灶稳定或缩小多提示良性,建议随访。
>8mm实性结节;
临床预测恶性概率与影像学检查结果矛盾;
预测恶性肿瘤的概率低到中度(10%到60%);
特殊良性疾病需要明确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穿刺活检为阴性,也不能完全除外恶性可能。
>15mm实性结节;8mm<结节<15mm,分叶、毛刺、胸膜牵拉、支气管充气征等典型恶性表现;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