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微信公众号
很多家长问,孩子得肺炎了,还能上学吗?首先,感染性疾病都具有传染性,只是强弱程度不同。校园内人流相对密集,咳嗽、打喷嚏、流鼻涕等都可能传播病原体。而且肺炎是一种相对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需要充分的休息。建议肺炎急性期,尤其是患儿发热、咳嗽剧烈期间暂时不要去幼儿园或学校,以避免交叉感染。这也有利于患儿病情恢复,尽早回归校园。 反复高热、咳嗽会消耗大量能量,身体也会动用大量蛋白质合成免疫物质来抵御疾病。因此,充足的能量和营养,是对抗疾病的必备条件。患病期间,应适量增加肉类、蛋类、牛奶等营养物质的摄入,有助于身体的快速恢复。肺炎患儿大多食欲减退,应尽量以清淡、易消化的蒸煮烹饪式饮食为主,少食多餐,鼓励孩子进食。 由于肺炎支原体肺炎大多为间质性肺炎,发病早期肺部听诊常常没有明显啰音、呼吸音减低等异常征象。因此,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片、CT等)是早期诊断和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手段。在发病早期,通过肺部影像学检查,能够帮助其明确诊断,尽早发现患者肺内大片实变、肺不张、胸腔积液等严重合并症,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和抗生素疗程。在肺炎恢复期,复查影像学检查有利于了解病变的吸收情况,并判断预后。 发热、咳嗽是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大多数肺炎患儿会同时存在这两种症状。然而实际情况中,很多孩子的症状并不典型,有的可能只是反复发热,几乎不咳嗽;有的只是一阵一阵地咳嗽,并没有明显发热、咳痰。在流行季节,如果孩子持续发热超过48小时,或者连续咳嗽超过7天,都应警惕肺炎支原体感染,需要及时就医。 很多家长发现孩子吃几天药或者输几天液,症状有所减轻,就自行停用了抗感染药物,停药几天后孩子又再次发热、咳嗽,病情反复。体温恢复、咳嗽减轻是肺炎好转的表现,也是抗感染治疗有效的体现。但出现这些好转迹象时,并不表示疾病的痊愈。随意停药不仅导致病原体的耐药性增强,也可能使病情加重,增加遗留后遗症的风险。因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使用药物。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