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技如是说
倘若科学家能利用极端条件探索出高温超导的机理,并做出室温超导体,电影《阿凡达》中壮观的“悬浮山”将不再是幻想。
不久前,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发文称,科研人员依托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开发了一生长2D InSb纳米结构的新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如果与超导体的定向沉积相结合,便可用最少的制备步骤产生高质量InSb超导体复合量子器件,为拓扑量子比特和新型复合量子比特提供器件平台。
在对接近室温条件超导材料的探索中,这无疑是一项新的进展,值得我们振奋。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综合极端实验装置对于科学探索的重要性。极端条件实验手段的整体水平直接影响着我国在相关基础研究领域的竞争力,甚至影响着我国在国民经济、国防工业等核心领域的竞争力。
在物理学领域,利用极端实验条件取得创新突破也已成为科学研究发展的一种重要范式,不少诺贝尔奖的获得都是借助极端实验条件。198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整数量子霍尔效应在极低温+强磁场(T~1K,B~8T)综合极端条件下发现。199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3He超流在极低温+高压+强磁场的综合极端条件(T~2mK,P~3.4MPa)下发现。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分数量子霍尔效应在极低温+强磁场(T~85mk,B~28T)的综合极端条件下发现。
极端条件下,科学家们可以发现和揭示许多在正常条件下观察不到的奇异物质特性,从而探索新规律、开辟新应用、合成新材料、制备新器件,拓展我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能力。
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能够提供若干世界上最先进的极端实验条件。装置的建成,进一步拓展了物质科学研究空间,有利于带动应用研究和前沿技术的发展,能够极大促进学科交叉和相关领域的发展。这对于提升我国科技基础装置水平、提升我国相关基础科学和高技术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引领国家科技进步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也为诸多科学难题的破解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装置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接下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将继续用行动切实提升我国综合极端条件尖端实验设备的研制运行能力,提升我国在物质科学及相关领域研究的综合水平,使我国在该领域的综合实力步入世界一流水平,助力科技强国建设。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