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儿童医院服务号
近期,支原体肺炎、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高发,很多孩子感觉“病没完全好就又病了”,反复咳嗽、咽部不适甚至发热等。
中医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御邪抗病能力弱,易受各种病邪侵袭,易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医“治未病”,强调未病先防、已病防变,还要重视瘥后防复。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应对儿童呼吸道感染疾病,中医有哪些家长在家就能用的方法。
门诊中,不少家长说,孩子呼吸道感染刚好,不知道为什么又生病了。除了“未病先防”外,“瘥后防复”也是中医的优势之一。预防呼吸道疾病反复,我们重点强调三点:
一、不急于进补,护好脾胃。门诊中很多家长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孩子生病太虚弱,需要好好补补,即使孩子没有胃口,也要进食高脂高糖高盐的食物,甚至是一些成人的补品。在中医看来,孩子在患病期间,脾胃运化功能减弱,这种“热病强食”的做法会增加孩子的胃肠功能负担,不但不利于疾病康复,反而容易引起积滞,招致外感,导致孩子症状加重、病程迁延。
中医强调,脾胃乃后天之本。孩子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发育不完善,在疾病各阶段及日常生活中,都需要特别重视脾胃的调护。“里清表自和”。孩子患病后,在保证营养物质、水分摄入的同时,不推荐用不健康食品诱惑孩子吃饭,特别是易产生积滞的食物。
二、注意休息,少去人多、空气不好的场所。孩子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后,孩子体力下降、抵抗力弱,卫外功能较差,如果不注意休息调养,很容易导致症状加重或者反复,并增加合并感染的风险。
三、不急于锻炼,运动要循序渐进。患儿在疾病恢复期,可能仍有乏力、多汗、食欲差等问题,机体功能尚未完全恢复,不建议刚好就进行跑步、爬山、打球等剧烈运动,以免孩子病情反复。可以先从晒太阳、散步、做操等轻度运动开始,根据孩子的体力情况、整体状态,慢慢过渡到跑步、打球等运动,再逐渐恢复到原来的运动强度。
在清淡饮食、保证营养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症状,可以试试以下食疗方,尤其适用于疾病初期、恢复期的孩子。
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中医外治疗法安全有效,包括拔罐、艾灸、皮内针、中药敷贴、儿童推拿等,作为辅助治疗有助缓解症状、促进疾病恢复。今天就为大家推荐几个对症的穴位按摩。
按摩三大注意事项:
●需在环境温暖舒适,孩子安静、愉悦的状态下进行,如孩子哭闹、不适、抵触按摩则不宜进行。
●洗净双手,适量涂抹润肤霜,以免损伤孩子皮肤。
●力度适中,在孩子能接受的情况下保证动作的频率及力度。按摩过程中应不时询问孩子感受,观察孩子状态神情,以按摩处微微酸胀为宜。
发热:
开天门:自眉心向上推至前发际线正中30-50次
推坎宫:自眉心向眉梢分推30-50次
按揉太阳:按揉太阳穴处30-50次
按揉耳后高骨:按揉耳后高骨下凹陷中30-50次
咳嗽:
清肺经:自无名指根处上推至指端100-300次
按揉肺俞穴:按揉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30-50次
鼻塞流涕:
按揉迎香穴:按揉鼻翼外缘中点的鼻唇沟凹陷中30-50次
推按印堂穴:上下推按两眉头中点处30-50次
咽干咽痛:
掐揉少商穴:用指尖掐揉拇指桡侧距指甲角一分处30-50次,边掐揉边嘱孩子吞咽口水
按揉天突穴:按揉胸骨上窝正中凹陷处30-50次
肌肉酸痛:
按揉风池穴:按揉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30-50次
推天柱骨:自颈后发际正中推向大椎穴,100-300次
部分恢复期患儿存在持续低热、干咳少痰、手足心热、自汗盗汗,或纳食欠佳、乏力、大便偏干或稀溏等症状,表现为气阴不足、余邪尚存或肺脾气虚、反复感邪之证,此时配合中药予以养阴益气、补肺健脾、清除余邪。可以起到恢复生机,促进病情康复的作用。建议家长带孩子到专业的中医门诊就诊,通过中医药及时干预、中西医协同治疗,帮助呼吸道感染患儿改善体质,减少病情反复发作。
为了促进呼吸道感染患儿反复咳喘等呼吸道症状的改善,发挥北京儿童医院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试点建设项目优势,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已从2023年11月起,开设呼吸道感染恢复期中医调理门诊,为呼吸道感染后期患儿提供中药调理治疗,从而更好地呵护儿童的健康!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