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

信息详情
陶然亭公园|没想到公园里还藏着这些“红色印记”,一起来了解吧~

发布时间:2025-08-01 11:01    

分享:

来源:陶然亭公园

聚焦
陶然亭公园
公园里的“红色印记”
看看你知道哪些?


时序流转,佳节将至。若欲寻一处园林,既能品赏亭台之雅致,又能触摸近代历史之脉动,陶然亭公园不可不访。建园于1952年,作为新中国首都北京最早兴建的现代园林,陶然亭不仅以荟萃华夏名亭闻名,其湖心岛高台之上,更静卧着一处承载厚重革命记忆的净土——拥有七百余年历史的慈悲庵。它曾见证明清文士的吟风弄月,更在民族危亡之际,悄然成为早期共产党人播撒革命火种、探求救国之路的秘密之地。今日,让我们一同走进这湖光山色间,拂去历史的尘埃,探寻那铭刻于慈悲庵砖石之间的“红色印记”。



陶然亭慈悲庵


陶然亭公园始建于1952年,是建国后首都北京最早兴建的一座现代园林。这里不仅荟萃着华夏名亭,还有两处革命纪念地。除了大家熟知的高君宇烈士墓,另一处就是公园湖心岛高台上的红色文化地标——慈悲庵。


7f906882dbaf1b6918ba5f29ff6f7870.jpg


慈悲庵,始建于元代,距今已有700余年历史。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在慈悲庵西部建造了陶然亭,并以白居易“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中“陶然”二字为此亭命名。


a4ff9ce93a7538e1092ffd5bdcdc81b0.jpg

慈悲庵和陶然亭一带在明清时期曾是文人墨客荟集赋咏之地,留下许多传诵一时的诗篇。但到了民国时期,国家内忧外患,有志之士为国家前途奔走,文人墨客已无暇来此吟诗作对。而慈悲庵恰因僻处北京城南,幽静雅致,便成为许多爱国志士和进步青年从事革命活动的秘密场所,五四运动前后,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的先驱者都曾在此进行秘密革命活动。



“古槐”前的伟人


1920年1月18日,毛泽东在慈悲庵与邓中夏、罗章龙和“辅社”在京成员商讨驱逐军阀张敬尧的斗争策略,共同探讨救国道路。会后,在慈悲庵山门外古槐前摄影留念。


72b9cfd014f87572619833f480d59c5b.jpg

在1978年重修陶然亭、慈悲庵时,原有的古槐已濒临枯乾,无望复苏,为保留旧迹,特在公园内选得与原树形相似者移植于此。这棵槐树由此也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


7b2e3c5e3e011e8f8ccd91d5be5b207e.jpg



著名的“五团体会议”


1920年1月29日,觉悟社的周恩来等因领导天津学生数千人抵制日货,抗议军警暴行而被捕,7月17日被释放。出狱后周恩来做了反思,认为只有把五四运动后在全国各地产生的大小进步团体联合起来,加以改造,采取共同行动,才能改造旧中国,挽救中国的危亡。


be16e1cfc712ad5efe50d3f08a7008b9.jpg

1920年,他率领11名觉悟社社员来京,请李大钊指导并帮助联络进步团体,商议改造联合问题。8月16日,在陶然亭慈悲庵举行了天津觉悟社、少年中国学会、曙光社、北京工读互助团、人道社——“五团体会议”。这次会议发出了“团结联合”、“改造旧中国”的呐喊,并形成了《联合改造宣言》和《改造联合约章》两个文件。


fce2378afc110b82a56db76eae94acf5.jpg







走出慈悲庵,回望那株历经岁月更迭的古槐(虽为复植,其意蕴犹存),湖畔风起,亭阁静立。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无声诉说着百年前那风雷激荡的岁月。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先驱者在此的身影,觉悟社等团体“改造旧中国”的呐喊,已深深融入这方园林的底蕴。游历陶然亭,在感受亭台构筑的匠心与自然景观之秀美之余,更能于此特定时空坐标中,切身感知民族救亡图存的澎湃力量与革命精神的光芒。慈悲庵的故事,为这座以“陶然”为名的园林,增添了一份沉甸甸的家国情怀与深刻的历史回响。它提醒着我们,园林之美,不仅在于形胜,更在于那承载与流传的、关于这片土地的记忆与精神。



回到顶部

政务服务热线:1234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二龙路27号 邮编:100032
技术支持邮箱:work@bjxch.gov.cn
官方微信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