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位于西城区什刹海街道地安门外大街大运河北京市西城段的什刹海、玉河故道上的万宁桥、澄清闸上闸与北京大运河沿岸的文物保护单位合称为大运河。 2013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什刹海旧称积水潭或海子,是都城规划、营建的依托和标尺,对古都经济文化的发展影响至深。在元代,此地曾为京杭大运河漕运的终点码头,一时舳舻蔽水、货物山积、商贾如织,堪称繁华之枢。明代以后,什刹海以其地接宫苑、景色旖旎而成为官宦燕集、平民优游的一方胜地。寺观楼台、府署别业等也次第依湖而建,市井百业杂陈其间。经过近千年的历史积淀,什刹海地区渐成古都自然与人文的集萃之地。如今的什刹海已成为集传统生活居住、特色商业服务和文化风景旅游于一体的人文生态保护区。
为调节水位,郭守敬在积水潭东岸通惠河起点处建造了木结构的水闸,即海子闸。据《元史·河渠志》记载,1295年,皇帝批准将海子闸更名为“澄清闸”,1330年,又用石材重建了与石桥连为一体的澄清闸,桥名“万宁桥”,但人们总是习惯称之为“海子桥”。明代因地近北安门(俗称后门),亦称后门桥。万宁桥为单孔石拱桥,桥两侧堤岸雕有镇水兽,造型优美,栩栩如生,是珍贵的石刻艺术品。万宁桥位于北京城南北中轴线的北部,为元大都城内通惠河上的重要通水孔道,是研究北京漕运和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