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位于西城区什刹海街道文津街1号。196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海园林的开发始于辽代,金代又在辽代初创的基础上于大定十九年(1179)开湖建岛,建成规模宏伟的大宁宫。至元四年(1267),元世祖忽必烈以大宁宫琼华岛为中心营建大都,琼华岛及其所在的湖泊被划入皇城,赐名万寿山、太液池。永乐十八年(1420),明朝正式迁都北京,万寿山、太液池成为紫禁城西面的御苑,称西苑。明代向南开拓水面,形成三海的格局。清朝承袭明代的西苑,乾隆时期对北海进行大规模的改建,奠定了此后的规模和格局。
北海全园占地面积69万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 39 万平方米),主要由琼华岛、东岸、北岸景区组成。白塔耸立于琼华岛山巅,成为公园的标志,环湖垂柳掩映着濠濮间、画舫斋、静心斋、天王殿、快雪堂、九龙壁、五龙亭、小西天等众多著名景点。它既有北方园林的宏阔气势和江南私家园林婉约多姿的风韵,又蓄帝王宫苑的富丽堂皇及宗教寺院的庄严肃穆,是中国园林艺术中的瑰宝。
团城位于北海南门西侧,是一座砖砌的团型城垛式建筑,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辽代,这里称为“圆砥”,是开挖湖泊的泥土堆积而成的水中岛屿。金代,在上面盖了一座宫殿,使其成为了大宁宫的一部分。明重修仪天殿,并更名为承光殿。清康熙、乾隆时期曾进行重建、增建。团城台高出地平面4.6米,周长 276 米,面积 4553 平方米。
另外,由北海幼儿园管理使用的先蚕坛、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管理使用的琉璃塔等建筑均属北海范围内。
北海及团城是明清两代皇家园林,它是中国现存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布置精美的宫苑之一。1925 年,北海被开辟为公园对外开放。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对北海公园的保护工作,斥巨资进行整修。1996 年,北海被列人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后备名录。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