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山位于西城区什刹海街道景山西街44号、景山后街11号。200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景山在金代园称“北苑”、山称“镇山”,形成于辽代人工堆叠的土山。景山地区在元代被辟为皇室禁苑,改称“后苑”,山称“青山”。明成祖营建北京时,开凿紫禁城护城河泥土及拆卸南移城垣的渣土堆筑,青山改称万岁山,俗称煤山,但实际无煤。清顺治十二年(1655)定名景山(满语意为雄伟高大之山)。
山体东西狭长,共有五峰,中峰最高,约 43 米,左右依次渐低,每峰单建一亭,皆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主峰亭建在北京全城及紫禁城中线上,过去曾为北京内城的中心,也是全城的制高点。主峰亭名万春,三重檐,黄琉璃瓦绿剪边四角攒尖顶,原内有铜佛像一尊。左右四亭,中腰两亭,东名周赏、西名富览,均为重檐绿琉璃瓦黄剪边八角攒尖顶。低峰两亭,东名观妙、西名辑芳,均为重檐绿琉璃瓦黄剪边八角攒尖顶。山后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为寿皇殿,重檐黄琉璃瓦庑殿顶,面阔九间,进深三间,前后出廊,前有月台、御路,东西有配殿各五间,均为黄琉璃瓦歇山顶,仿太庙规制而建。寿皇殿明代已建,清乾隆年间移建此地,供奉历代皇帝画像,皇帝按节日祭日亲临致祭。殿前为寿皇门,门前建牌楼三座。寿皇殿东,另有观德殿,面阔五间,黄琉璃瓦歇山顶,东西配殿各三间,黄琉璃瓦硬山顶,其前为观德门。观德殿与寿皇殿均曾为清朝皇帝停灵之所。此外,在景山西北曾建有大片排房、乾嘉时期为内廷戏剧演员居处,今已无存。
民国以后,景山一度荒芜,1928 年被开辟为公园。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景山公园内重点文物建筑多次进行修缮,并成立景山公园管理处负责开放管理工作。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