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建设万里行进社区—西城区开展调研居民信用状况调研
发布时间:2019-11-22
为贯彻落实北京市关于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全面深入了解西城区居民信用状况,明确未来全区信用建设工作目标,增强全区居民诚信意识,完善个人诚信体系,西城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成立调研组,于9月底开始在全区开展调研,并对调研结果进行了客观分析、总结归纳,编制了《西城居民信用状况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近九成居民支持完善信用评价体系和建立信用修复机制,超七成居民支持对守信行为进行激励。居民普遍认为应根据政府部门依法获取的公共信用信息、金融机构获取的信用信息、违法违纪行为信息、税务信息等信用信息来进行信用评价;普遍认为电信诈骗、高铁霸座等行为与信用密切相关,将对个人生活产生严重不良影响;广泛支持按时还贷、积极纳税等行为与信用相关联;同时希望获得办理金融业务、优先享受公共服务、享受社会公共福利等方面的信用红利。
居民普遍了解信用 近九成居民支持完善信用评价体系
《报告》显示,居民广泛了解信用评价体系。其中,47.15%的居民听说过信用评价体系,42.69%的居民使用过芝麻分、京东分,仅有10.16%的居民不知道什么是信用评价体系。但对于如何查询个人信用状况,52.03%的居民都表示不清楚。
居民普遍表示,通过网络和街道金融防诈骗知识宣传等,了解过信用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86.59%的居民均认为,需要进一步完善信用评价体系。
居民认为公共信用信息对信用评价最为重要 广泛支持按时还贷、积极纳税等行为与信用相关联
《报告》指出,居民普遍认为,应根据政府部门依法获取的公共信用信息、金融机构获取的信用信息、违法违纪行为信息、税务信息等信用信息来进行信用评价,而学历、名望、收入、家庭财产等则与信用无关。
在与信用正面相关的因素中,排在前五位的依次为按时还贷无不良记录、积极纳税、评为区级以上劳动模范等各种政府奖励称号、好人好事及扶贫助困、见义勇为及除恶扬善。
近七成居民支持守信激励 希望享受办理金融业务等方面信用红利
对于是否有必要对守信行为进行激励,《报告》显示,66.67%的居民认为非常有必要;23.17%的居民认为守信行为属于道德领域,没有必要进行激励;10.16%的居民则认为无所谓。
居民希望,通过优先享受公共服务、增加守信行为评价权重、设置“信易+”守信激励场景等方式,对守信行为进行激励。
在信用应用场景中,居民最为支持的依次为办理金融业务、优先享受公共服务、享受社会公共福利,居民希望享受这些方面的信用红利。
超九成居民支持建立信用修复机制 在网购、网络社交等场景下会担心信用安全
《报告》指出,居民普遍认为,电信诈骗、高铁霸座等行为与信用关系最为密切,将对个人生活产生严重不良影响。同时,在网购、通过房屋中介租房、网络社交等场景下,居民会对个人信用安全产生忧虑。
超九成居民支持建立信用修复机制,其中,63.01%的居民认为有必要建立信用修复机制;31.3%的居民表示可以建立,但必须严格规范;5.69%的居民则认为没有必要建立信用修复机制。
此外,《报告》还提出提高全市市民信用意识、拓展信用惠民应用场景、加强信用信息隐私保护等建议。
本次信用状况调研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回收有效问卷306份,广泛收集了居民对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评价与建议。在此基础上,利用分类交叉、线性回归等多种统计工具,对全区公众调研结果进行了客观分析和归纳总结。《报告》将为新形势下全区有效开展个人诚信体系建设指明路径,为全区深入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