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某全在女大学生小谭面前声称,领导是他的“铁哥们”,保证可以安排小谭回母校当老师,而且保证有编制。小谭给了26万余元所谓的“疏通费”后,陈某全就失联了……眼下正是毕业季,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急着找工作,相关部门为此梳理了几个案例,并请警方一一给予剖析,同时借此提醒大学生们应聘求职之前一定要多留个心眼,警惕求职就业“被套路”。
案例1:收26万元“疏通费”后失联
多年前,小谭在南宁某所大学准备毕业的时候,学校发布了招聘教师、有编制的信息。小谭想留在母校任教,后经朋友牵线陪同,在双拥路一家茶庄跟陈某全见面。
警方提醒:“小谭求职心切,加上有朋友牵线,她就轻易相信了陈某全。”兴宁公安分局办案民警剖析认为,不法分子往往利用熟人博取信任,然后实施诈骗。大家应该通过正当途径求职应聘,同时谨慎对待“给钱就能帮找到工作”等承诺。
案例2:办信用卡交公司“精养”却自贷6万元还债
这家公司负责人接受媒体电话采访时表示,原本是打算帮助刚毕业的大学生提高信用卡额度,这样可以让员工贷到更多钱入股,参与公司合作项目。如今,公司经营出现危机,职员已全部解散。
警方提醒:“根据规定,禁止将信用卡非正当性地交由他人使用。”兴宁公安分局办案民警剖析认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规定,使用销售点终端机具(POS机)等方法,以虚构交易、虚开价格、现金退货等方式向信用卡持卡人直接支付现金,情节严重的,应当依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求职应聘时一定要核查了解公司的资质,媒体和互联网平台发布信息前,应该承担起审查责任。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