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

信息详情
警惕!“减肥药”“派对零食”中可能含有毒品

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上海市杨浦区检察院在当日发布的《上海杨浦毒品类犯罪检察白皮书(2016年-2018年)》(以下简称“《白皮书》”)中提醒广大市民,毒贩为迷惑司法机关和潜在销售对象,不断制造新型毒品并变换销售方式,近来,被查获的毒品不乏打着“减肥药品”、“派对零食”的名义,利用女性群体急于减肥和青少年追求刺激的心态制售,导致近年来吸毒人员和毒品犯罪数量居高不下。2016年至2018年,杨浦区检察院共批准逮捕毒品类犯罪嫌疑人510件551人,提起公诉561件590人。面对毒品犯罪案件的新特点,该院通过牵头杨浦区公、检、法联合制定证据标准,与电商平台合力打击等,加强对这类案件的严厉打击。

  《白皮书》指出,近年来,新型毒品层出不穷,毒品犯罪现已逐渐从如海洛因、冰毒(甲基苯丙胺)等传统毒品过渡为氯胺酮、摇头丸、“蓝精灵”等新型毒品。新型毒品同比增长较快,非列管麻醉、精神类药品花样翻新,犯罪分子往往以该类毒品成瘾性低、具有减肥功效来进行宣传,用“神仙水”、“0号胶囊”、“娜塔莎”、“蓝精灵”等具有极强的伪装性和迷惑性的包装蒙骗部分青少年人群和减肥人群染上毒瘾,也使得犯罪场所逐渐向群租房、宾馆或酒吧、KTV等娱乐休闲场所延伸,给监管执法带来难度。

  同时,受物流和网络发达、移动支付快捷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人货一体”已逐渐被“人货分离”、无实物交易、智能快递柜取件、货代等取代,现金支付模式则逐渐被电子支付模式取代,犯罪方式、手段层出不穷,证据容易灭失,侦查难度加大。

  针对这些新情况,杨浦检察院牵头杨浦区公、检、法联合制定《关于毒品灭失情况下认定贩卖毒品罪的证据标准(试行)》,严厉打击毒品犯罪。督促公安机关排摸线索,对于毒品类犯罪与涉黑、涉恶、洗钱犯罪相互交织的案件,建立涉毒、涉黑、涉恶违法犯罪防范打击长效机制。加强与法院协作,完善毒品案件协调工作机制,提高毒品案件证据证明力,提升毒品案件量刑精准度,促进毒品犯罪案件庭审公开化,发挥整体作战功效。

  同时,杨浦检察院也建议司法机关加强与电商平台共同打击,与支付宝、微信等电商和网络社交平台构建联动工作机制,提高办案效率,营造平安、优质的法治环境。检察机关还将以检察建议为抓手,督促相关娱乐休闲场所完善日常内部巡查机制、工作人员全面持卡上岗制,加强对高级会所、酒吧、网吧等重点区域的场所针对性管控,防范措施周密、细致。联合公安机关加强专项检查,针对吸毒人员聚集、毒品类犯罪案件频发的特定场所、特定区域定期查、重点查、随时查。切实履行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责,提前、充分、有效发挥反毒、防毒协同作用。


回到顶部

政务服务热线:1234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二龙路27号 邮编:100032
技术支持邮箱:work@bjxch.gov.cn
官方微信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