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正确的标题替换本行文字
发布时间:2021-05-24
创建4个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建设20个垃圾分类驿站、1处可回收物中转站,规范352个桶站点,完善3台垃圾分类就地化处理设备,设置40处大件垃圾和装修垃圾投放点……《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一周年之际,德胜街道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抓源头”:
社区引进“高科技”倡导源头减量
在新风街1号院,一位居民来到垃圾箱前,垃圾箱自动打开投放口。居民将垃圾投放进去后,手机提示积分增加1分。这是德胜街道在该小区设置的智能垃圾箱。垃圾箱通过人脸识别,系统会在毫秒内自动打开投口、自动积分入账,减少了以往垃圾袋码和人员现场积分的复杂流程,实现无人看管、自动积分、及时到账、精准溯源的目标,方便居民使用。积分还可以兑换利用厨余垃圾和可回收物制作的“环保礼物”。
小区一角,厨余垃圾就地化处理设备正在运转工作,投放进智能垃圾箱的厨余垃圾,不出小区就会被处理完成,变成符合排放标准的液体汇入污水管线。目前,新风街1号院配备了2台厨余垃圾就地化处理设备、29组智能垃圾箱和1个大件垃圾箱。
“强监管”:
城管进社区执法 为“守桶人”撑腰
结合“城管进社区”工作机制,德胜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专项执法检查工作。在桶站旁安装摄像头,为守桶人员提供技术监督手段,支持守桶人员开展工作。对落实不到位的小区,执法队现场开具《责令整改通知书》,要求小区物业管理企业限期整改到位,执法部门回访检查。一年来,德胜街道共出动执法人员51人次,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检查8453次。检查涵盖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环节类、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环节类和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类等,共计处罚89起。
“签承诺”:
示范小区、志愿者引领带动周边人
街道发挥“标杆作用”示范引领,以点带面,以面带全,让小区之间开展创先争优,推动开展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创建工作。新风街1号院等4个小区被评为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
垃圾分类志愿者告诉记者,小区在一年多前开始尝试推行垃圾分类。“那时候,我们要去居民家里,看垃圾分得怎么样,还要教他们怎么分。现在,大家都知道按时来投放垃圾,而且分类也做得很到位。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偶尔帮助一下那些临时要出差的小年轻、不方便出门的老人。”
一年来,德胜街道采取入户宣传、签订信用承诺、现场活动、线上直播等多种形式,开展垃圾分类宣传320余次,覆盖了辖区各小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商户等。充分发挥机关干部、社工、在职党员、老党员先锋队、协管员、志愿者等各方力量,发动3600余人参与垃圾分类“桶前值守”。
下一步,德胜街道将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发挥党员先锋引领作用,持续做好垃圾分类各项工作,积极探索多元共治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将垃圾分类工作做实、做细,不断增强居民文明意识和环保意识,助力垃圾分类引领新时尚。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