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口红效应”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口红效应”是一种有趣的经济现象,当危机来临,人们可能会砍掉很多大额消费,房地产、汽车、外贸出口等支柱产业会受到冲击,但口红、香水等廉价的非必需品仍保持热销,因为人们需要一些便宜的方式让自己放松。早在上世纪,这种“口红效应”就已经显现,如:上世纪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好莱坞娱乐业异军突起,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下韩国网游业和影视业的突飞猛进等。研究表明,越是经济不景气,文化产业,特别是娱乐业越是红火,这几乎已经成为观察经济景气指数的参照系之一。不可否认,此次金融危机的严重程度已超过前两次危机,如何应对这场危机已经成为上至国家,下至百姓都要认真面对的问题。如何在危机中寻找生机,运用“口红效应”不失为一条出路。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创意产业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崛起。2005年北京市做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决策,几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在全市范围内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2008年,为应对来势汹涌的金融海啸,北京市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做出了着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决定,并在全市范围内圈定了21个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示范区。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文化艺术业、广播、电视、电影业、旅游、休闲娱乐业以及其他辅助服务业等四个行业均具有典型的“口红效应”,严峻的经济形势反而给这个产业的发展带来了生机。截至2008年底,西城区文化创意产业法人单位中具有“口红效应”的四个行业的法人单位数、资产总计、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占到总数的40%、26%、48.7%和14.5%。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