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二五年四月三日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西城区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持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紧扣中国式现代化西城实践“2-1-1-5-2”框架体系,以“首善之首”高标准衡量推进各项工作,奋勇争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人口
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09.5万人,比上年下降0.4%;其中,常住外来人口21.0万人,比上年减少0.8万人。出生人数5554人,出生率为5.06‰;死亡人数10892人,死亡率为9.93‰。常住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16万人。
全区户籍人口151.8万人,比上年下降0.2%;户籍人口户数为49.5万户,比上年增长0.04%。户籍出生人口8428人,死亡人口10733人,自然增长率为-1.52‰;户籍人口迁入32973人,迁出33314人,机械增长率为-0.22‰。
表1 2024年西城区常住人口及构成情况
指标 | 人数(万人) | 比重(%) |
常住人口 | 109.5 | 100.0 |
按性别分:男性 | 53.0 | 48.4 |
女性 | 56.5 | 51.6 |
按年龄组分:0-14岁 | 16.2 | 14.8 |
15-59岁 | 59.6 | 54.4 |
60岁及以上 | 33.7 | 30.8 |
图 2020-2024年西城区常住人口情况
二、综合经济
经济增长 初步核算,2024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38.0亿元,比上年增长5.4%。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302.7亿元,比上年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5735.4亿元,比上年增长5.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95.0%。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55.0万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7.7万美元)。
表2 2024年西城区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情况
指标 | 绝对量 | 同比增速 | 比重 |
地区生产总值 | 6038.0 | 5.4 | 100.0 |
按产业分 | |||
第二产业 | 302.7 | 6.4 | 5.0 |
第三产业 | 5735.4 | 5.4 | 95.0 |
按行业分 | |||
工业 | 205.1 | 1.8 | 3.4 |
建筑业 | 97.6 | 18.1 | 1.6 |
批发和零售业 | 309.5 | 1.9 | 5.1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44.9 | -14.8 | 0.7 |
住宿和餐饮业 | 46.3 | -5.1 | 0.8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415.3 | 6.0 | 6.9 |
金融业 | 2797.0 | 8.0 | 46.3 |
房地产业 | 506.4 | 5.5 | 8.4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312.2 | -2.9 | 5.2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319.1 | -3.9 | 5.3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81.9 | 17.0 | 1.4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15.2 | -6.5 | 0.3 |
教育 | 182.5 | 3.6 | 3.0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290.7 | 17.7 | 4.8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180.3 | 6.4 | 3.0 |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 234.1 | -4.1 | 3.9 |
单位规模 截至年底,全区各类单位53076个,其中法人单位43663个,产业活动单位9413个。个体工商户12536户。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4.6亿元,比上年增长0.4%。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房产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印花税五大主体税种共完成389.7亿元,比上年下降0.4%,占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85.7%。其中,企业所得税176.9亿元,比上年下降4.6%;增值税131.7亿元,比上年增长2.8%;房产税43.3亿元,比上年增长8.2%;城市维护建设税24.9亿元,比上年下降1.2%;印花税13.0亿元,比上年增长3.1%。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09.1亿元,比上年下降2.7%。其中,教育支出87.6亿元,比上年增长4.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6.7亿元,比上年增长8.6%;城乡社区支出79.9亿元,比上年下降3.8%;卫生健康支出37.6亿元,比上年下降15.8%。
对外经济 年内,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3家;实际利用外资0.5亿美元。
三、主要行业
工业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84.5亿元,比上年下降2.4%。其中能源供应业企业完成产值515.0亿元,比上年下降2.4%,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88.1%。完成工业销售产值588.2亿元,比上年下降2.8%,产销率达到100.6%。
建筑业 全区资质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83.6亿元,比上年增长0.1%;其中,在外省完成的产值为303.6亿元,比上年下降1.3%。完成竣工产值688.0亿元,比上年增长30.8%。房屋施工面积3671.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4.3%;房屋竣工面积1066.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4.2%。
金融业 初步核算,2024年全区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797.0亿元,比上年增长8.0%。
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64774.6亿元,比上年下降8.9%,占全市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的27.3%。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40790.0亿元,比上年增长8.7%,占全市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的36.5%。
房地产开发业 全区房地产开发项目房屋施工面积217.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6.4%。其中,新开工面积11.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60.2%。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18.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0.2%。
四、消费市场
消费市场 全区市场总消费额比上年增长5.7%。其中,服务性消费额比上年增长6.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0.9亿元,比上年增长3.9%。
五、居民生活
居民收支 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615元,比上年增长3.3%;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2969元,比上年增长4.4%。恩格尔系数为18.1%,比上年减少1.1个百分点。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为0.6,与上年持平。
就业 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保持全市最优。
社会保障 全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64.2万人,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13.8万人、160.2万人、154.1万人,其中养老、工伤和失业参保人数分别比上年增加0.2万人、0.8万人和0.7万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2604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数8068户。
居住条件 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新开工50个小区、85万平米,新完工36个小区、56万平米。老楼加装电梯新开工31部,新完工32部。
六、城市建设和环境
市政建设 完成5条道路大中修和5项交通疏堵工程,治理自行车道34公里。新建立体停车楼5处,新增机械停车泊位1007个,电子收费停车位12951个。
固定资产投资 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13.1%。按领域分,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15.6%;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不含房地产开发)比上年增长35.6%。从构成看,建安投资比上年增长54.4%。
环境 建成区区域噪声平均值为53.3分贝,与上年持平;可吸入颗粒物(PM10)为59.3微克/立方米,比上年减少4.7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PM2.5)为33.6微克/立方米,比上年减少2.4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为30.2微克/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8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为3.3微克/立方米,比上年增加0.3微克/立方米。
七、社会事业
教育 年末,全区各类学校196所,全年招生57238人,在校学生228252人,毕业生47859人。其中,小学58所,全年招生19539人,在校学生125736人,毕业生18432人;初中6所,全年招生19721人,在校学生49578人,毕业生12909人;高中38所,全年招生10887人,在校学生31356人,毕业生7882人;幼儿园87所,招收幼儿数6736人,在园幼儿数20431人,毕业幼儿数8255人;特殊教育学校2所,全年招生83人,在校学生353人,毕业生73人;专门学校1所,全年招生6人,在校学生6人,毕业生5人。
年内,新增义务教育学位7000个。
科学技术 年内,全区输出技术合同成交6999项,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297.9亿元。全区吸纳本市技术合同成交4633项,吸纳本市技术合同成交额625亿元。全年专利授予量14485项,比上年下降5.7%。
文化 年末,全区共有公共图书馆34个,总藏量273.9万册;其中图书藏量达到261.5万册。区内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93处,其中国家级44处,市级68处。开展文化活动7119场次。
卫生 年内,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不含部队医院)665个;门诊人数2930.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2%。入院93.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4%;出院96.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7%;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1385.1/10万。
体育 年末,体育场占地面积276.5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53平方米。全区共有运动员4931人,教练员45人,裁判员1631人,社会体育指导员7758人。
说明: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合计数或相对数由于计量单位取舍不同而产生的计算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2.2024年常住人口有关数据为全国统一组织开展的2024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推算数,调查标准时点为2024年11月1日零时。
3.户籍迁入、迁出人口为区外迁入人口、迁往区外人口。
4.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并同步实施城镇居民自有住房服务核算方法改革,对地区生产总值相关数据进行了修订。
5.三次产业划分依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修订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国统社管函〔2018〕74号),行业划分执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
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全部工业法人企业。
7.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相关数据进行了修订。
8.居民平均消费倾向是指居民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
9.学校校数按学校办学类型最高级别计。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财政数据来自西城区财政局;利用外资数据来自西城区商务局;就业、社会保障数据来自西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西城区医疗保障局;居住条件数据来自西城区住房和城市建设委员会;市政建设数据来自于西城区城市管理委员会;环境数据来自于西城区生态环境局;教育数据来自于西城区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数据来自于西城园管委会(区科委)和西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文化数据来自于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卫生数据来自于西城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体育数据来自于西城区体育局;其他数据来自北京市西城区统计局、北京市西城区经济社会调查队。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