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人的身边事丨怀抱公益之梦前行——王友贵
发布时间:2021-08-04
王友贵,一名出生在四川西南部大山深处的律师,现任北京市国首律师事务所律师,在他童年的记忆里贫困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初中时,他赤脚走路去上学。在当时,他们这样的家庭不在少数,所以他对贫困家庭孩子的生活有着切身感受。什么时候能穿着鞋去上学,能天天有白米饭和肉吃?他经常想着这些问题,这也成为了他人生理想的重要内容。
一、解救被拐女孩受阻 律师伸出援手
1993年,参军入伍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的王友贵探亲回老家,听说邻居家一个女孩子失踪了一个多月。他立刻返回部队,和同乡战友一起去解救被拐女孩,当时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平安带女孩回家。可当他们到达村子时,就被村里百余人围住,村民们说女孩是花一万九千元买来的,要带人走就得退钱。在90年代初这笔钱对他们来说可是天文数字,根本拿不出来,所以这次营救行动无功而返,他们懊恼地回到部队。
回来后,听说部队法律顾问处有律师,王友贵就去咨询。听律师说,人贩子的行为已构成犯罪,阻碍解救的买方也已构成犯罪的事实,他立刻向公安机关报了案,公安机关与律师配合,顺利把人救了出来,并且还将人贩子绳之以法。
二、立志成为律师 法律援助助圆梦
通过这件事,他开始崇拜律师这个职业,并立志要成为一名公益律师,为打不起官司的群众打且赢得官司。经过七年的努力,他从一名普通战士成为一名部队的专职律师,从部队转业来到国首所,他实现了最初的梦想。
国首所是一个热心公益、团结互助而又充满活力及激烈争辩的群体。2013年7月,国首所响应司法部的号召,选派律师参加2013年度“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王友贵有幸被选上,他的公益梦想也终于变成了现实。
他的服务地在山西平鲁区——山西省朔州地区下辖的一个国家级插花贫困县,全县只有一名近七十岁的老司法局长是律师,当地法律援助中心只有一枚公章和一个银行账户,没有办公地点和牌子。他就向区委政法委借用了一间房,挂上了法援中心的牌子,用他的电脑和西城区律协捐助的复印机开始了工作。
一年的援助工作中,共办理了26件法律援助案件,协助法律援助中心办理了140多件法律援助案件。还发动北京律师同行们为当地捐建了一个收藏3000多册图书的法律图书室。
此外,他还带领北京律师同行共资助贫困学生17人,其中他个人资助5人。在他资助的贫困学生中,最大的学生去年考入了山西省太原理工大学;两位彝族学生也顺利考入了四川省内的一所职业技术学校,走出了大山。在他的倡议下,国首所的四位律师也伸出援手,资助了贫困学生。2016年,他发起了救助一个四川的大肚子娃娃的微公益活动,两天时间共筹集了善款5200元,由当地团委转交给患儿家庭。手术顺利完成,孩子目前已经康复出院。
三、同仁全力支持 收获难忘记忆
在山西平鲁区一年的法律援助工作结束了,平鲁区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前来为王友贵送行并对他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王友贵援助过的当事人、资助过的贫困学生家长也送来了锦旗和感谢信。
王友贵说:“每当看到服务地公、检、法、司的工作人员到法律图书室学习和查找资料;每当听到被资助孩子考上大学、走出大山深处;每当看到资助的病患儿康复出院健康成长的消息,我觉得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有意义的。筹建法律图书室、捐资助学等倡议,都得到了律所同仁的积极响应。我所取得的这些成绩离不开国首所全体律师的支持。”
转眼间,王友贵加入国首所已10多年,他习惯了这个温馨的律所,在这里他做律师和做公益的梦想都已实现。他将初心不改地热爱法律事业,热爱法律援助事业。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