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司法局 2021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情况报告
发布时间:2021-12-22
2021年,西城区司法局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区,进一步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年内,办结区人大建议、政协提案7件。主动公开信息90余条,受理依申请公开信息6件,收到的接诉即办件均已办结。区司法局荣获北京市“七五”普法先进集体,局属公共法律服务科在司法部“法援惠民生,扶贫奔小康”品牌活动中荣获先进集体称号。现将有关工作报告如下:
一、2021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不断强化大局观念,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区
1、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区。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共召开会议5次,高标准编制《西城区法治建设规划(2021-2025)》、《西城区法治政府建设规划(2021-2025年)》、《区委宣传部、区司法局关于在全区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制定《<西城区法治建设规划(2021-2025年)>重要举措分工方案》、《北京市西城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街道法治建设的意见》;召开“法治西城指标体系发展与完善”研讨会,编制2021年法治西城评估指标体系3.0版并完成评估工作。
2、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组织召开区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向区政府常务会议专题汇报了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和依法行政专项数据分析报告,向区人大常委会专题汇报了区政府2020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完成《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情况审议意见的报告》。开展处级干部和公务员依法行政专题研讨班,共组织5期3500人次。
3、加强合法性审核工作。履行审核文件职能,组织区委区政府法律顾问团参与区政府重大决策、文件、合同审核等事项。加强重大行政决策评审,在全区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开展首次重大行政决策评审活动。强化信息化手段运用,实现网上报送重大决策事项及规范性文件审查材料及部门规范性文件报备工作。
4、认真做好复议应诉工作。一是规范做好复议工作。积极主动推动行政复议体制改革落地,形成我区改革工作方案。强化复议监督作用,向行政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二是认真做好应诉工作,做好以西城区政府为被告的行政诉讼案件的代理工作。
5、持续深化行政执法改革。一是着力推进执法力量向街道下沉,协调各单位将行政执法专项编制重点用于执法一线,强化对街道综合执法的业务指导,督促职权下放部门加强对街道执法培训指导力度。将职权下放部门对街道行政执法人员和司法所人员业务培训情况纳入2021年度行政执法绩效考核。二是贯彻落实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规定各街道开展行政处罚法及专业培训的时长均不得低于6学时。三是深入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开展区级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在“双评审”机制中创新性加入行政执法指导案例评审,实现“以评促建”,有效提升了执法效能和执法规范化水平。
6、圆满承办金融街论坛相关议题。承办金融街论坛关于治理体系与金融安全平行论坛中的“创新金融法律服务、促进金融法治发展”以及“法律服务助力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两个议题,提升法律服务金融的影响力。启动金融街创新服务智库,联络全球金融、法律行业服务机构及其风控专家、知名学者、仲裁员、调解员、律师等,形成为金融法律风险防范与化解提供公益性智库意见的联络机制。
(二)坚持为民导向,积极回应群众法律需求
1、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建设完成区、街、社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并投入运行,形成1+15+263的工作局面。升级改造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进一步畅通公共法律服务渠道,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通过开设“您身边的社区法律顾问”专栏,在全区开展“社区法律行”活动周、公共法律服务专项维权系列活动等方式,将法律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为百姓提供“点对点”式的精准法律服务。
2、集中推出一批为民举措。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提出“我为群众办实事”计划,扩大“最多跑一次”公证事项清单,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网上申请审核办理23项。开展公证处周末办公。为中小企业开辟公证绿色通道,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建立遗嘱公证中心,专门团队办理遗嘱公证事务。整合“西城区金融街法律服务团”“西城区应对疫情律师服务团”“中小企业法律服务团”等专业法律服务团队,为西城区金融业、中小微企业,提供专业化、系统化、全方位的法律服务。承办金融街论坛关于治理体系与金融安全平行论坛中的“创新金融法律服务、促进金融法治发展”以及“法律服务助力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两个议题,提升法律服务金融的影响力。
3、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出台区“八五”普法规划,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活动,推出西城区“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双百行动和西城“普法小剧场”“有法有剧”“京剧普法”等活动,广泛开展民法典宣传。开展“诉源治理直通车”普法讲堂线上直播以案释法等活动25次,累计受众达58万人次。制作普法电子挂图微动漫36期。在西城区居民楼和商务楼宇4500个点位的电梯智慧屏投放民法典普法公益广告,覆盖200余万人次。在全区40个公交站台和20个地铁站点灯箱投放普法公益广告,宣传宪法、民法典、北京冬奥会等内容,以贴近百姓的宣传方式,扩大普法覆盖面。
4、强化法律援助兜底功能。巩固“七有五性”成果,延长12348法律服务热线接听时间,实现周六日全天在岗值守。举办“法援助力讨薪,农民工安心过年”案款集中发放活动。开展“法援惠民生、助力农民工”专题活动,现场宣传相关法律知识。进一步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与公检法部门开展刑拘直诉制度及相关文件的制定执行。共受理各类型法律援助案件1688件,向公众提供法律咨询81464件。
(三)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深入排查和化解矛盾。紧紧围绕特殊时期和敏感时点,深入排查化解矛盾。推进“大调解”工作模式向基层延伸,按照试点先行、分步实施、全面运用“三步走”路径,试点建立“广安门内街道调解中心”,打造了新时代街道调解新模式。加强社区换届选举中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全区263个社区均依法规范设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
2、加强特殊人群管控。强化社区矫正工作,着力强化规划管理,在全市率先建立区级矫正机构内部管理制度和矫务督察机制,强化信息化核查,确保管控有力。
3、强化重点行业监管。一是加强律师行业管理。二是强化公证行业管理,加强对公证处的监督指导力度,进一步完善了制度机制。制定应对疫情服务中小微企业落实情况和工作举措,开通公证法律服务绿色通道。加强司法鉴定行业管理,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司法鉴定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推动司法鉴定行业健康发展。
二、2021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现有法治队伍亟待充实,执法人员素质仍需提升,行政执法队伍正规化、规范化水平不够高,执法方式、效率、效果、群众满意度仍有上升空间;法治思维、依法行政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矛盾纠纷化解能力有待加强,调解队伍的专业性、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普法教育和法治宣传的针对性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三、2021年区司法局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区司法局不断加强党对依法行政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持续强化“关键少数”带头作用。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程主持召开局长办公会并进行会前学法六次,学习内容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关于《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及《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有关情况的解读、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三项制度》、《北京市司法鉴定管理条例》解读、 西城区关于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责任制规定(试行)、关于《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有关情况的解读;关于《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有关情况的解读;习近平法治思想解读等,听取了关于开展2021年西城区普法满意度调查工作等与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相关的汇报。
四、2022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工作安排
1、深入推进法治建设。以法治督察工作为抓手,全面建设法治中国首善之区的示范区,使西城区法治建设始终走在全市前列。
2、深入推进司法行政改革。稳妥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调整机构设置和加强队伍建设。切实履行行政应诉职责,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组建地区社区矫正议事机构和执行机构,积极推进区域内“智慧矫正”建设工作的落实。
3、进一步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坚持服务场所设施建设和服务质量效果提升并重,坚持线上与线下法律服务相结合,为辖区企业和居民提供更加精准、普惠、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
4、继续推进大调解工作格局向基层延伸。按照规定业务做扎实、自选内容有特色的基本思路,切实把广内街道调解中心试点工作取得的成果维护好,并进一步推广到各街道,指导街道协调各方力量开展调解工作。
5、有序推进“八五”普法各项重点任务。健全完善“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探索履职评议制度。
6、深化综合执法改革。继续落实“三项制度”。加强行政执法督促力度。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