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的行政建置早在《礼记·乐记》就中有记载,西周初年,周武王封黄帝之后始建蓟城,得名源于蓟丘。至春秋末年,燕兼并蓟,公元前657年,燕都迁到蓟城,据考证,蓟城核心部位位于原宣武区。
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广安门外地区属蓟县,历两汉、魏晋、南北朝、隋。据《旧唐书·地理志》记载:“幽州幽都县,管郭下西界,与蓟分理。”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广安门外地区分属幽州,至唐清泰元年(934年),地区 属幽州治下幽都。
契丹国于会同元年(938年),升幽州城为南京,又称燕京,于此置南京道,南京道置幽都府,当时的广安门外地区分属南京道析津府。
金贞元元年(1153年),迁都南京,改南京为中都。金中都大定至真祐年间(1161年 一 1216年),广安门外地区分属金中都城内甘泉坊、延庆坊等坊。2003年为纪念北京建都850年,北京市宣武区人民政府在原宣武区金中都大安殿遗址东侧修建“北京建都纪念阙”。
至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筑北京外城,命彰仪门大街为广宁门街,广安门外地区为广宁门关厢,行政隶属宛平县。
清顺治元年(1644年),定都北京,满汉分城而居,外城划分为东、西、南、北、中,共五城,广安门外地区属西城。
光绪三十 一 年(1905年),改设巡警厅,实行分区制,广安门外地区属外右三区、外右四区部分,隶外城巡警总厅。
1913年,内外城并设警察厅,统辖内外城20个区。1914年,大兴、宛平二县迁出北京城,从此结束了二县分治北京城的历史。1925年,广安门关厢属南郊区。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在北平市改行“ 一 市八郊”建制,广安门外地区属郊四区管辖。
1949年6月,北平市第十六区建制撤销,广安门关厢街约4万余人口划归第二十五区,按保公所管辖范围建立起广安门关厢街政府,于1954年成立街道办事处。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