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公园改造工程
发布时间:2015-06-08
万寿公园前身系明代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修建的关帝庙,1955年命名为万寿西宫公园,1995年改造后更名为万寿公园,是本市第一座以开展老年文化活动为中心的主题公园。近年来,由于游人众多、建筑设备老化,己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西城区委、区政府从关注民生,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需求出发,决定对公园进行改造,并将公园确定为“寿”“孝”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列为2014年民生工程之一。公园于4月1日动工改造,“十一”前全新亮相重新对游客开放,直接受益市民涉及周边4个社区、2万多人。公园改造特点如下:
突出“寿”“孝”文化主题。此次公园改造引入国际卫生组织WHO关于“健康活跃老龄化”概念和建设“老年友好社区”环境设计理念,在保留原有建筑、树木、地形的基础上,注重民生需求,拓宽服务功能,科学规划设计,采用简洁、明快、清新、开敞的园林表现形式,突出“寿”、“孝”文化主题,营造“老年友好社区”型的百孝之园、万寿之家。公园景观规划为“一线”“八区”的结构布局:“一线”以“百孝万寿”为主题空间序列设计展开的故事主线。从东门开始,暗指人生经历从青少年时代懵懂无知进入“孝行民和”的孝主题文化广场,使游人了解孝的真正意义和核心价值以及对社会和家庭的启示。长大成人后,由为人子女到为人父母逐渐经历知命、花甲、古稀、耄耋、期颐等人生的不同阶段,最终到达南门的“寿贺康宁”广场,寓意人生经历行孝行善,最终温馨和谐、长乐永康。“八区”即为满足不同人群需求设计规划的“孝行民和”、“秋林爱晚”、“水溪山色”、“运动健身”、“绿竹苑”、“天天园艺”、“花彩叠翠”、“寿贺康宁”八个主要景点,旨在以园林景观为载体,以提高民生品质和社会福祉为目标,丰富老年人的社交、文化娱乐生活,构建和谐健康,生态人文的老年友好示范公园。在东门北侧、南门西侧各设置了一组灯箱橱窗,专题宣传国家保护老年人的政策法规、孝寿文化和养生保健知识,突出社会对老年人的重视关爱和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公园南门牌楼上“万寿公园”“长乐永康”的镂刻贴金大字中的“长乐”、“永康”和迎门绿地中堆砌的假山上的“寿”字,寓意“寿比南山”,寄予了对老年人的良好祝愿。
体现科技人文关怀。公园以服务民生为宗旨,主动转变职能,由养护管理型转变为服务主导型,在适应民需、强化服务上聚焦用力,努力营造尊老敬老助老的社会氛围,通过对老年人提供细小如微的人文关怀,打造一座“百孝万寿”的老年友好公园。此次改造,设置wifi全覆盖,老年人在公园中可以通过手机上网看新闻,刷微博,随时了解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通过电子社交工具与亲友随时进行互动,使老年人的沟通与交流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安装了太阳能手机充电设备,可以随时为手机加油充电,解除老年人游园时手机断电带来的不便。加装了监控摄像头,实现全园视频监控无盲区。增设了室外Led大型液晶显示屏,滚动播放当日新闻或老人养生保健类节目,满足老人社会信息需求。开通了万寿公园官方网站,设置了孝寿文化、茶社养身、认建认养等10个栏目,老年朋友可以从网上浏览寿孝文化知识、老年养身保健常识和有关活动情况,直接与工作人员交流互动。开设了海棠书院,免费为游人提供书籍报刊阅览服务,定期举办书画展及老年养生知识讲座。增设了书法九宫格地书广场,游人可以以水代墨,寄情于景,乐在其中。新增了游客服务中心,可以为游人提供小件物品寄存、轮椅租借、便民小药箱、雨具借用、饮用热水供应等服务。公园厕所均为老年人、残疾人设置了无障碍设施,并安装了应急呼叫器,方便老人救援。老年人门球场新铺装了塑胶面层,即平整舒适,又安全防滑。园内所有座椅均采用质感柔和的防腐木材质,边缘做无尖角圆弧处理,座椅的靠背角度按照老年人身体特点设计,扶手可以放置茶杯和手杖,使用起来非常舒适方便。
创建休闲健身康复乐园。为了适应积极老龄化,满足不同人群特殊需求,公园内所有设施及坡道均采用舒缓的无障碍设计,安装了高低不同的两套扶手,兼顾老人行走和轮椅通行。园内750米长的健康大道采用暗红色沥青材质,路面软硬适中,颜色温暖明快,既适合老年人徒步行走健身,又减少了炫光对老年人眼睛的刺激。在公园西部优美的银杏林下新建了一条60米长的健足步道,局部铺设卵石供老人赤脚行走,辅助足底按摩保健。公园环路内侧及重要景观节点周边设置了400余延米颜色渐变的多功能康复栏杆,不仅可以为行动缓慢的老年人走路提供方便,还可以辅助老年人完成压腿、扭腰的日常锻炼,鼓励老年游客多行走、多站立、多活动,锻炼手臂和腿部肌肉,提高灵活性,达到辅助身体康复的目的。为老年人设置了运动康复乐园,可以进行步态平衡练习、骑行练习以及相关部位的旋转屈伸练习,使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膝关节以及相关肌群得到全方位的运动锻炼。公园还根据老年人喜欢亲近自然、热爱园艺的特点,专门为残疾人设置了浅床触摸式的“小花园”,残疾老人可以坐在轮椅上方便地在浅床触摸池中种植花草,体验各种园艺活动的乐趣,拉近了残疾老人与大自然的距离。运动休闲广场设置了25种健身器材,健身舞广场新增了高低不同的座椅,方便游人健身休息。
打造老年文化活动平台。公园坚持“文化建园”方针,把挖掘历史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老年人文化活动中心,作为公园的灵魂和基础工作,依据传统节日、季节变化和老年朋友的需求,开展各具特色的精品文化活动。开展国学讲堂,由上书房知名专家解读《孝经》,阐释孝文化的历史传承与发展脉络,教授中华传统孝道文化的传承方式和途径,营造尊老、敬老、爱老社会氛围。组织西城区百岁老人口述史,挖掘和记录百岁老人的人生经历和幸福感悟,开展探望、陪伴、编写口述史、拍摄照片影像等公益活动,为百岁老人私人定制个人传记、影集和视频,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展现社会发展成果。开展老年养生讲座,邀请知名专家从生理养生、心理养生到哲理养生三个层次,介绍老年人实用养生方法,宣讲防病、治病常识,为老年朋友的健康把脉。开设茗香茶舍,由专业茶人主持茶会活动,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系列活动,平心修德,学习礼法,感受茶文化的魅力。探索政府主导,公园组织,周边社区参与策划管理,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形式,举办福寿贺岁季、鹤发迎春季、活力运动季、粽叶飘香季、花卉园艺季、盛夏消暑季、重阳敬老季、防灾避险宣传季、暖冬养生季等九大主题系列活动,充实老年人生活内容,焕发老年朋友精神力量,发挥群众文化活动沟通心灵、净化思想、陶冶情操、和谐社会的作用,为创建“老年友好社区”做出积极贡献。
南门牌楼
便民太阳能手机充电
海棠书斋
免费供应热水
疏林草坪
天天园艺——浅床种植广场
康复乐园
卫生间紧急救助呼叫系统
五福同乐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