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杨柳飞絮对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和宜居城市建设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每年春季飞絮季节都会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治理杨柳飞絮污染问题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杨柳飞絮污染同时也成为困扰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的一大难题。为此,2014年西城区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建设“三个北京”和“世界城市”的发展目标,结合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人为本、服务民生,解决居民生活的实际问题,保护对杨柳飞絮敏感人群健康,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开展杨柳飞絮治理工作。
一、西城区治理现状
杨柳絮是植物繁殖的自然现象,每年春季,杨树和柳树进入成熟期后,产生一种雪白羽绒状花絮,当日平均气温超过15摄氏度,在天气干燥的情况下,杨柳树种借助白絮的飘荡寻找生长地点,由此造成了春季飞絮。飞絮会带起地上的脏物灰尘,从而影响空气质量,对市民正常生活造成一定影响。
西城区作为首都重要的功能核心区,在建设宜居北京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由于西城区老旧城区内在八十年代以前栽植了大量杨柳树,造成飞絮现象较为严重。近年来,西城区已连续开展了对杨柳飞絮的治理工作。通过减少雌株栽培,在大型工程项目完全选用雄株,对雌株集中的地方进行伐除等手段,取得了一定的治理效果。但是,由于西城区雌性杨柳树多,采取飞絮抑制技术基本都在公园、小区进行,而相当多的一部分还没有进行治理,部分地区飞絮现象较为严重。
二、治理意义
1、改善市民生活环境质量,降低城市杨柳树大量飞絮所形成的污染,为宜居城市建设服务。
2、科学保护乡土植物杨柳树资源,避免因飞絮问题大量砍伐更新杨树和柳树。
3、巩固和提高城市绿化成果,充分发挥植物生态效益,改善生态环境。
4、以人为本,保护对杨柳飞絮敏感人群健康。
5、消除杨柳飞絮对交通和消防安全所构成的隐患。
6、贯彻落实“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生态文明”的理念。
三、治理方法比较
1、砍伐、淘汰杨柳雌株,更新树种。虽然采用杨柳树雄株或更换树种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目前全区杨柳树数量巨大,大量更新会破坏已有的绿化成果,更新后短期内难以恢复原有的绿地覆盖率、生态效益、景观效果等,且需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结合城市绿地改造逐步进行,是最具可行性的措施。
2、柳树去冠,高位嫁接柳树的雄穗。嫁接后2年内需人工去除萌孽枝条,逐渐修剪成型养护成本较高。 去冠后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下降,嫁接后3~4年才能恢复。杨树高位嫁接后树型无法恢复,因此不适于治理杨树飞絮 。
3、喷施杨树雌花序疏除剂,使其花穗在未飘絮之前脱落。将药剂直接对树木冠进行高压喷洒,药剂飘洒环境污染严重;对低层灌木花草,易产生药害,影响景观;对柳树药害尤其明显,无法实施。
4、注射杨柳飞絮抑制剂“抑花一号”,抑制次年杨柳树花序形成。2006年成功筛选出可用于治理杨柳飞絮的新药剂,经3年深入研究示范,该防治杨柳飞絮方法已基本成熟,近几年进入大规模推广应用阶段。该药剂既可防除杨树飞絮,又可防除柳树飞絮。成本较低,无药害,防治效果好,对杨柳树飞絮的控制效果可达90%以上。采用树干注射方法不产生环境污染。华北地区,每年3~5月底使用,可控制翌年杨柳飞絮
四、治理实践
此次西城区杨柳飞絮治理采用为树干注射抑花一号的治理方式。该方法主要技术手段是在作业时,技术人员根据树木的粗细,先在树干上钻一个或多个孔,然后通过专业的注射机将药剂注入,之后将解除针头密封平稳退针,防止药液过多外流,完成注射药物的全过程。经过西城区园林绿化局、区园林市政管理中心及全区15个街道办事处共同对全区杨柳树开展详细调研,确定今年对全区范围内6000株杨柳树开展杨柳飞絮治理工作,其中公园绿地293株、行道树3481株、平房院落747株、居住区内1389株、单位内96株。目前,我区已连续两年开展打药工作。
通过开展治理“杨柳飞絮”试点工作,将大大降低因杨柳飞絮造成的污染、发挥植物生态效益、改善居民生活环境质量。预计三至五年后,西城区人员密集区和人流量较大的区域,此问题逐渐得到控制,空气质量得到改善,为市民正常生活提供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