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

什刹海西海湿地公园


什刹海西海湿地公园

 

西城区按照蔡奇书记对什刹海提出的“亮出岸线、还湖于民”的指示要求,历时5个多月,完成了什刹海西海湿地公园建设,并于近日正式对市民开放。

什刹海西海湿地公园占地总面积10.5公顷,其中水面面积7.4公顷,周边绿地面积3.5公顷,环湖步道长1450米,这是核心区内唯一的一处城市湿地。

本次湿地公园建设,旨在恢复本地区丰富的物种多样性,构建城市湿地的生态系统。同时,结合历史文化、湿地科普和游览休闲,打造既朴野自然,又具有文化特色的湿地公园。

历史文化发掘与融入   历史上的什刹海水域,最早是古永定河下游的一处河湖湿地。在建设中,我们结合休闲空间和环湖步道建设将“运河文化、诗文荟萃、湿地文化”三方面文化内容融入其中。一运河文化:围绕汇通祠郭守敬纪念馆的展陈内容进行呼应和外延,在北入口至湖边郭守敬雕塑之间形成郭守敬之路,同时将原有什刹海入水闸口进行恢复性展示。二诗文荟萃:将历代描述什刹海湿地的诗文及老舍先生笔下的积水潭等内容予以表现。三湿地文化:将50余种水生植物及野鸭岛的各种鸟类进行科普和讲解,普及湿地知识。

湿地及绿地景观建设  1、打通环湖步道。新建1处敞轩,1处仿古亭(绿水亭)供游人休憩;联通山海楼南侧步道,增设2处210平米浮桥,通过搭设浮桥的方式实现步道连通,结束了市民绕行山海楼的历史,节省了至少1公里的路程。西海湿地全线共新建7处总计1000平米的环湖观景栈道,通过建设即方便了群众、提高了湿地公园的亲水体验和游人安全,又形成了安静舒适的环境氛围。2、恢复湿地生态。在打通堵点的同时,结合改造恢复本地区丰富的物种多样性,营造约2万平米的水生种植区,包括荷花种植区、菖蒲芦苇区等,增新500平米野鸭岛和2个约800平米生态浮岛区,通过丰富的水生植物群落及多种鸟类生境的营建,共同构建出城市湿地的生态系统。本次新增水生植物共计50余种,其中种植荷花品种30余种,其他水生植物20余种。同时充分发挥水生植物的生态效益,利用水生植物群落对水体的净化作用,吸收水中的总氮(TN)、总磷(TP)、氨氮、有机物等,使水质长期保持一定的稳定状态,抑制水体的富营养化,保持水质清洁。3、提升环湖绿地品质。环湖绿地总面积约3.5公顷,在汇通祠山体、环湖绿地内,结合原有树木新植油松30株、垂柳40株,海棠、山桃、山杏、丁香等600余株。

智慧西海建设  西海湿地公园内,安装了120个集“智慧安防视频监控、城市WIFI、PM2.5智能感知、手机充电、4G基站、特殊人群监控、市政设施监控、智慧终端显示屏”等功能的智慧灯杆,并配以1082个物联网监测点,实现了街区的无线网络全覆盖。基于智慧灯杆开发的报警、地图、导航、社交等相关互联网应用不但让市民体验到了更加精确、便捷、人性化的城市服务,还让公园管理者可以通过数据中心及物联网可视化管理平台,实现什刹海区域内的游人管理、车辆管理、设施管理、应急管理和运营管理。

在西海湿地公园建设中,车辆的管理也是这次改造的重点,在首先保障周边居民175个停车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公园中智慧灯杆上的安防视频监控系统,实时监控园区内的静态交通和动态交通状况,对在非停车区域停放的车辆,通过灯杆上的显示终端进行警告,并实施定位,以便于停车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实现规范停车,从而解决西海区域内停车无序的乱象,确保公园周边有序的交通运行环境。

服务周边百姓  在本次湿地公园建设中,通过拆除违建,清理杂乱,将现状居民活动广场及休闲设施进行了全面提升,还周边百姓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建成后的公园将禁止钓鱼活动,既利于水质又消除了安全隐患。公园将统一设置导向标识牌、休闲座椅、垃圾桶等便民设施。同时将基础照明和景观照明相结合,以汇通祠作为景观节点和地标进行公园整体夜景照明设计。


1540521769853002471.jpg

 


回到顶部

政务服务热线:1234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二龙路27号 邮编:100032
技术支持邮箱:work@bjxch.gov.cn
官方微信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