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

抗疫期间微信课堂27——五月槐花香


                                抗疫期间微信课堂27——五月槐花香



发布时间:2021-05-10

       

 

四月后,就到了槐花盛开的时候了,它的花是白白的,一串串的,闻着非常的香甜。从远处看,就好似一群形影不离、优雅、张着雪翅的蝴蝶,亮晶晶的翅膀上,还微微的染着几抹淡淡的青绿。

槐花一般都在每年的4、5月开花,但是花期只有10-15天左右,所以喜欢槐花的只有这时候才能欣赏到它的美。

很多人对槐花的了解并不多,有的地方会叫它“洋槐花”,而在科属上它是属于蝶形花亚科槐属的植物。盛开的时候花形如碟状,成一簇一簇的,重叠悬垂着,非常的好看。

有一句俗话是说“门前种棵槐,财运自然来”,就是说的槐花树在无论多么恶劣的环境,土壤多么的瘠薄,它依旧能傲然挺立,健康的生长。这也是象征着一种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所以在门前种一棵槐花树,是非常吉祥的。

槐树之于北京,就如胡杨之于大漠,提起来便有种难以言表达的情结。这情结,既来自于槐树的古老、广布、寻常,更来自于槐树的质朴、坚韧、蓬勃。

国槐是北京市树之一,市内种植之广,罕有其匹,城区内年龄最大的已达千岁,栽种于唐朝,在北海公园画舫斋内,乾隆皇帝曾御笔题写“古柯庭”三字,而京郊的槐树,更有汉朝种植的。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市区内已有50多万株国槐,令人好奇:老北京为何偏爱此树?

其实,中国北方地区普遍喜爱国槐,据记载,唐代的长安、东晋的南京、北魏的洛阳都以国槐为道边树。

这其中,有一份人文情结。首先,古人认为槐有君子之风,正直、坚硬,荫盖广阔;第二,槐树是美好政治的象征,周代宫廷外种有三棵槐树,三公朝见天子和处理民间投诉时,均站在树下,故人民广植国槐,以表达对他们夙夜在公的敬意。

当然,国槐普及开来,关键在于它的物种优势。国槐易活,耐酸碱,生长要求低,它的枝干非常直,遭遇暴雨狂风时不易倒,适合在城市种植。唐代长安出于治安考虑,路边本不允许植树,但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居民用柴成了难题,只好鼓励植树,国槐生长期快,便于伐木为薪,且侧枝少,不遮蔽视野,因此成了主流树种。

国槐与唐人关系密切,唐代宫廷有槐叶饼、槐叶冷淘等,冷淘即今天的凉面,制面时加入槐叶汁,推为至美。槐叶苦,有毒,但能去火,有消炎作用,将其改造成食品,可见当时人们对国槐已有深入了解。

老北京喜槐,与它是移民城市有关。明成祖迁都,移民于山陕,洪洞县是大中转站,故有“问我故乡在何方,山西洪洞大槐树”之说,古代农村管理松散,民间靠“立社”交往,即每年两个“社日”,大家聚在一起,饮酒庆祝,“社”由年长者主持,平时有事,他们出面调解,“社”也没有办公场所,一般是植树立“社”,故先民对树充满情感,视为生命的根脉。

老北京人指国槐为故乡,故落地生根后,自然广植国槐。明清两代,北京国槐数量激增,成了城市名片。但国槐易生虫,即俗名为“吊死鬼”的尺蠖,令人厌恶,且槐字中有“鬼”,故讲究人家只在门前植槐,所谓“门前种槐,进宝招财”,院内不种槐。但这也不绝对,所谓“院有古槐,必是老宅”,故宫的御花园中,就种了18棵明以前的槐树。

老北京植树规矩多,所谓“前不栽桑,后不栽柳,中间不种鬼拍手(杨树)”,此外还有“桑枣杜梨槐,不进阴阳宅”之说,但这是指此五种树属硬杂木,不延年,易变形,不能用来盖房子。

国槐多是七八月开花,五月开花的是刺槐,即洋槐,原产于美洲,清代才移植到北京。刺槐木质非常坚硬,比较牢固,非常耐用,并且木材中含有类黄酮物质,可以使刺槐木材长久不腐不变质。刺槐是豆科、刺槐属的植物,还叫做洋槐、刺儿槐,它是一种落叶乔木,具有羽状复叶,花冠为白色,主要是分布在我国的华北平原上,属于温带树种,用途非常的广泛。刺槐现在种植很广,但说它是老北京的名片,却也争议颇多。

国槐和洋槐的主要区别主要在以下三点:首先,国槐花的花朵颜色大多为黄白色或者是淡黄色,而洋槐花的颜色只有白色。其次,国槐花通常是在每年夏季七八月份进行开花,而洋槐花通常是在每年春季四五月份进行开花。另外,国槐花不仅可以供人们食用,而且还能当做一种染料,但是洋槐花通常被用来制作成食物和蜂蜜,因此国槐花的价值要比洋槐花的多一些。


1620353862604046480.jpg

 

回到顶部

政务服务热线:1234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二龙路27号 邮编:100032
技术支持邮箱:work@bjxch.gov.cn
官方微信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