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者,阳之主,
月者,阴之宗也。
——《淮南子·天文训》
早在周代,我国就有行“朝日夕月”的祭礼,就是帝王在每年春分日的早上祭日,秋分的晚上祭月。北京月坛,原名“夕月坛”,是众多皇家祭祀坛庙之一,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专门用来祭祀夜明神(月亮)。月坛坛庙里除古香古色的建筑外,还广植长寿常青、木质芳香、经久不朽的柏树,以示“江山永固,万代千秋”之意。月坛东门,一株古桧柏,傲骨峥嵘、姿态奇绝、独木成景,见证着几百年来的历史变迁。
桧柏也称圆柏,俗称子孙柏,常以树龄古老、姿态奇绝和传闻有趣而驰名。因此在民间,人们也视桧柏为吉祥昌瑞的“神柏”。月坛公园东门的古桧柏,在东门对面30米处,是一株一级古桧柏,高约15.7米,冠幅约6.2米,树围近1.6米,树龄约370年。古桧柏参天而立,其枝如铁,其干似钢,树皮犹如刀凿般的万千斑纹,显得坚韧苍劲。有多少个皇帝在这里行过祭月仪式,桧柏自己也数不清了。不过它至今记得,每当秋分那天这里热闹非凡,黄土垫道,净水泼街。当圆月扶着古桧柏肩膀爬上枝头,桧柏知道祭月的时辰就快到了。它挺拔着身子,伸手轻轻托着月亮,尖尖的树顶插入白亮的夜空。月亮眨着眼,将光亮透过枝叶,给新铺的神路点上盏盏夜灯。
历史的车轮驶过,坛牌楼下边的大木栅栏也被毁坏,月坛同其它各坛的祭祀活动因此永远地终结了。路上再无黄土,也不再封闭,桧柏看着人、马、车、轿在这条曾经的神路上任意穿行。月坛里住的大兵总是换来换去,有的还留着前清的辫子;大门上的旗子也走马灯一样变着。日军侵华期间,这里成为日本侵略者的一处兵营。整整八年,搅得月坛周边的百姓不得安宁。八年里的每一天,对桧柏来说都像严冬一样难捱。屹立在战乱之中,桧柏依然体面地昂首挺胸,枝叶依旧苍翠长青。它坚韧的身躯苍劲、威严,任由风吹雨打,和中国人民并肩,流露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随着北平和平解放,这天,桧柏发现月坛的大角门开了,几个坛墙门也开了,人们试探着进了大门。它用力挺拔着本就笔直的躯干,怀着好奇心向里边望去。片刻之后,冷风掠过,桧柏缩了缩身子,发出阵阵叹息。这个曾是帝王祭祀夜明之神的场所,如今到处都是断壁残垣,坛墙几乎全部倒塌,古柏林尽遭劫伐,坛内满目疮痍,尽是烧过的灰烬,昔日皇家园林的神秘庄严荡然无存。它头顶压来一片乌云,停着久久地不动,顷刻间下起了雨,雨水顺着桧柏默默流下,分不清是雨还是泪。
新中国百废待兴,阜外大街人民政府了解到月坛里的脏乱差,迅速组织人力、物力对月坛进行了清扫和整理,很快成为一处军民联欢的场所,桧柏也跟着精神起来。1955年,市政府批准,将月坛建成公园,附近的居民楼一栋栋拔地而起,楼群环绕中的月坛公园,成为一处环境优雅的休闲娱乐之地。1984年5月,月坛被市政府列为北京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古桧柏也被悉心养护起来。2004年,为配合奥运会整体环境建设,西城区园林绿化局历时三年,对月坛公园进行大规模改建。拆除了不合理设施,复建内坛墙与神路,整饬古迹,遍植林木,梳理园林。月坛公园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全新面貌重现于世。
近年来,西城区园林绿化局对全区所辖古树进行抢救复壮工作,及时梳理重点衰弱、濒危古树名木,全力组织开展抢救复壮工程,科学修复,使更多国家一、二级古树得以保存完好并茁壮成长。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月坛公园旁的这株古桧柏,傍“神路”而生,汲天地精华而长,虽饱经风雨,却依然端庄伫立于此,迎接每一个朝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让古树青春焕发,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好的文化遗产。
讲述古树故事,让古树名木“活起来”,让更多的人关注古树名木保护。点击下方的分享、赞和在看,把这经历史积淀的古老篇章读给你最疼爱的人听吧!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