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莫如树谷;
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北京育才学校坐落在西城区东经路21号先农坛内,是一座天然的园林式校园,苍松翠柏高大挺拔,环境十分幽雅。据统计,北京育才学校共有古树28株,侧柏27株,古榆1株。其中,树龄超300年的一级古树19株。育才学校的古树,均为先农坛古树遗存。
先农坛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祭祀先农神的地方。明清时,每年开春,皇帝亲领文武百官行藉田礼于先农坛。清亡后,先农坛逐渐衰败,民国时曾被辟为城南公园。新中国成立后,华北育才小学迁入。
北京育才学校是一所具有红色基因的学校,红色的魂魄也浸润着这里的古树。学校1937年成立于延安,前身是陕甘宁边区保育小学即延安保小,由徐特立担任校长。这所马背摇篮般的学校随着战火辗转奔波,直到1949年7月,党中央迁入北京,终于扎根在北京先农坛。
据老育才人回忆:风尘仆仆的师生们第一次走进先农坛时,个个睁大了眼睛,经过长年战乱,这里一片荒芜,神秘的坛殿建筑在古柏的掩映下蒙尘破败。大家立即挽起袖子开始了大扫除,笑声歌声为古老的皇家园林注入了一股清新而昂扬的生命力……从此,这些栽植于清康熙年间的古树,在古色古香、典雅辉煌的先农坛里,伴着传出学子朗朗的读书声,与学子们一同茁壮成长,古树、学校、学子,自然地融为了一体。
育才学校的古树虽不少,但最近比较“出圈儿”的,是位于操场中央的一株古榆。
一株大树孤零零地生长在宽广的校园操场上,略显突兀。学校扩建球场时,这株古榆树在北京市园林绿化部门与古树养护单位的共同努力下,被保留在场地中央。
这株古榆并未对学生的日常活动产生影响,天热时,他们曾在树下乘凉,学校还不定期在古榆下展开护绿宣传活动。这株古榆已经成了育才学校的标志性景观之一,更是毕业学子对母校的一种精神寄托。
古树名木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和历史遗产,一株古树就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与文化的记录。为保护古树,西城区园林绿化局合理规划精细布局,对北京育才学校的古树群进行复壮养护工作。经过复壮养护后的侧柏群焕发出勃勃的生机,越发苍劲有力,古韵盎然,与四周的古建筑相得益彰。
矗立在育才学校的古树,犹如一个个饱经沧桑的老人端详地伫立在那儿。当学子们肃穆静立升旗时,它也枝安叶静肃穆着学子的肃穆;当学子们在运动场上挥洒汗水,奋勇拼搏时,它也会摇曳枝条,鼓荡着树枝为学子加油鼓劲。学校育人、育树的理念贯彻如一,学子们与古树也从未如此这般亲近。育一抹绿,荫蔽一方,育栋梁才,造福世界。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