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



信息详情
关于北京市西城区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关于北京市西城区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1-02-10


   2011年1月14日在北京市西城区
  人民代表大会(临时)第二次会议上
  西城区财政局局长 周慧来

  各位代表:
  我受西城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西城区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
  一、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0年,全区各部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作用,促进了全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协调发展。全年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良好,预算指标圆满完成。
  (一)2010年财政收支总体完成情况
  2010年,全区财政收入完成2150274万元,同比增长10.64%,完成财政收入预算2104000万元的102.20%。
  在财政收入完成2150274万元的基础上,减去向市财政的上解支出641822万元,加上市财政对我区的财力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收入823858万元,以及动用以前年度结余202947万元,当年总财力为2535257万元。
  财政支出完成2469017万元,同比增长42.53%,其中:区级支出1897328万元,完成区人大(临时)常委会第三次会议批准的区级支出调整预算任务1862918万元的101.85%。
  总财力与总支出相抵,略有结余。
  需要说明的是,按照北京市财政局《关于首都功能核心区行政区划调整加强财政财务管理工作意见》(京财预〔2010〕1635号)的有关要求,自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首都功能核心区行政区划调整之日起,至2010年12月31日为过渡期,过渡期内继续执行原四区的收支预算。原西城区十四届人大第五次会议批准的财政收入预算1595000万元,同比增长8%;实际完成1621256万元,同比增长9.79%。原宣武区十四届人大第五次会议批准的财政收入预算509000万元,同比增长9%;实际完成529018万元,同比增长13.35%。
  (二)2010年财政收支具体执行情况
  1. 财政收入主要项目执行情况
  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136259万元,同比增长10.98%,完成预算的102.14%。其中:增值税完成114227万元,同比增长18.31%,完成预算的108.79%。营业税完成858452万元,同比增长10.63%,完成预算的97.44%。企业所得税完成657326万元,同比增长17.07%,完成预算的111.51%。城市维护建设税完成137962万元,同比增长8.09%,完成预算的97.78%。房产税完成168274万元,同比增长12.10%,完成预算的98.41%。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4015万元,同比下降24.00%,完成预算的112.12%。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去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一次性入库7695万元。
  2. 区级财力主要支出功能科目执行情况
  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824911万元,同比增长20.50%。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19186万元,同比增长39.00%,完成调整预算的110.76%,超调整预算的主要原因是购买中国设计交易市场用房。公共安全支出95176万元,同比增长12.79%,完成调整预算的93.70%。教育支出385606万元,同比增长65.11%,完成调整预算的108.70%,超调整预算的主要原因是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政策。科学技术支出18032万元,同比增长34.34%,完成调整预算的125.76%,超调整预算的主要原因是德胜科技园区政策兑现资金有所增加。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7729万元,同比增长142.19%,完成调整预算的153.53%,超调整预算的主要原因是文化馆建设工程款有所增加。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18688万元,同比增长11.98%,完成调整预算的94.49%。医疗卫生支出101248万元,同比增长13.03%,完成调整预算的101.71%。环境保护支出20588万元,同比增长348.05%,完成调整预算的101.54%。城乡社区事务支出552726万元,同比增长0.39%,完成调整预算的79.98%。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9422万元,同比增长100.38%,完成调整预算的141.62%,超调整预算的主要原因是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有所增加。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1924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97%。住房保障支出82943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643.52%,超调整预算的主要原因是根据市财政要求落实全区在职无房老职工住房补贴70161万元。其他支出57092万元,同比下降59.00%,完成调整预算的89.02%。
  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72417万元,同比增长423.85%,完成调整预算的400.36%。超调整预算的主要原因是区级土地出让金支出45000万元,用于旧城改造及人口疏解项目。
  以上数据是按照2010年年终预算执行情况汇总的,最终数字以财政决算为准。
  (三)2010年财政主要工作
  1.落实行政区划调整部署,保障财政工作平稳过渡
  认真执行北京市财政局《关于首都功能核心区行政区划调整加强财政财务管理工作意见》(京财预〔2010〕1635号)的有关要求,继续按照原预算、原计划、原渠道安排各项支出,保证政府机构正常运转和各项重点工作圆满完成。为加强区划调整期间财务管理工作,区财政局、区监察局、区审计局联合印发《关于在区划调整中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通知》(西财预〔2010〕239号),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保证区划调整中各项财务工作顺利进行。针对行政区划调整的新情况,按照整合资源、节约行政成本的原则,研究制定更加科学、更符合实际的2011年部门预算人员经费标准、公用经费定额和项目支出管理办法,确保了2011年部门预算按时编制完成。
  2.提高组收工作水平,确保财政收入平稳增长
  得益于经济形势的回升向好和各项组收措施的扎实推进,我区2010年财政收入实现平稳增长。但受宏观政策调整和同期高基数影响,财政收入呈现"前高后低"增长态势。通过完善组收工作机制,形成信息共享、决策及时、执行有力的联动工作格局,有效堵塞征管漏洞,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坚持主动服务与加强征管并重,努力确保存量税源稳定,并积极吸引新增税源。通过扩大按月预缴所得税的征收范围以及加强对非居民企业涉税事项的监管,企业所得税入库规模大幅增加,是拉动本年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全年企业所得税累计完成657326万元,增收贡献率居各税种首位,达46.34%。
  3.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支持重点事业发展
  一是继续加大社会公共事业投入。优先保障教育发展,全年投入教育经费408899万元,达到教育依法增长目标,其中:投入109270万元支持三十五中新址迁建和广外教辅中心等工程建设,投入67280万元开展校舍安全工程建设。支持科学文化事业发展,投入10900万元用于全区科技项目发展、科学普及和可持续发展项目。投入6245万元用于宣武体育中心、月坛体育馆修缮以及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二是加大民生领域支出,着力保障与改善民生。投入81318万元重点用于落实城乡无保障老年人养老补贴和居家老人服务补贴,落实公益性就业岗位补贴和落实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中医特色医疗机构的建设与发展。三是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服务品质。投入374309万元开展旧城保护和居民住房改善项目,投入346581万元对全区道路、街巷和重点场所进行修缮和综合整治,投入145000万元用于昌平回龙观、丰台张仪村等保障性住房建设,投入20000万元用于地铁七号线站点拆迁。
  4.完善体制机制,提高财政预算管理水平
  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建立西城区动态项目库管理系统,将全区行政事业单位的项目支出纳入项目库系统进行动态管理。继续扩大国库集中支付范围,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搭建政府采购平台,规范政府采购程序,全年政府采购预算完成10528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8627万元,增长37.35%,节约资金7998万元,节约率7.6%。在全市率先开展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改革,完善预算管理体系,全年收缴国有资本经营收益13773万元。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推进国有资产入场交易及电子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入场交易共处置行政事业单位报废资产36万件,处置成交金额307万元。加强政府债务管理,防范融资风险,按照中央和北京市的统一部署,开展融资核查工作。完善财政监督职能,开展"小金库"及假发票专项治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等各项财政监督检查工作。
  总体来看,我区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财政管理水平有所提高,有力保障了全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财政工作取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区委的正确领导,也离不开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监督指导和大力支持。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财政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目前经济形势存在的不确定性,使财政收入结构尚不稳固;财政支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民生领域资金需求的不断增长,都增加了保持财政收支平衡的难度。二是科学配置财政资源的能力有待提高。随着全区各项事业对资金需求的显著增加,加快区域融合发展和切实满足民生需求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三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仍需提高。要继续完善财政制度体系建设,为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规范和科学绩效提供制度保障。为此,我们将继续深化财政改革,夯实财政基础性工作,提高我区财政预算管理水平。
  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说明
  根据中央和北京市编制2011年财政预算的有关要求,结合全区的实际情况,确定西城区2011年预算草案编制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实施"服务立区、金融强区、文化兴区"三区战略。着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发挥区域资源优势;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增加有效供给,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着力优化支出结构和支持方式,进一步支持民生项目开展和古都风貌保护工作;更加注重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更加注重财政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在新起点上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发挥积极作用。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2011年全区财政收入拟安排2344000万元,比上年增长9%左右。全区财政总支出预计为1811685万元,其中:区级财力支出1741060万元;市专项转移支付资金70625万元。
  (一)2011年财政预算安排考虑的主要因素
  1. 根据经济发展形势,合理安排财政收入预算
  2011年,经济运行中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交织并存,财政收入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从有利因素看,中央和北京市提出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目标,为我区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质量创造了良好的历史机遇。同时,行政区划调整带来了更加强大的综合实力和更加丰富的辖区资源,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将为财政收入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从不利因素看,当前国家经济面临稳定增长、调整结构和管理通胀的多重挑战,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因素将给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带来考验。实施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的减税政策,也将对税收增长产生抑制作用。综合考虑上述情况,根据收入预算编制应当实事求是、积极稳妥、留有余地的原则,2011年全区财政收入增长率安排为9%左右。
  2. 支持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根据支出预算编制应当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有保有压的原则,2011年,全区财政支出安排主要考虑以下因素: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全区重点工作、民生工程等领域的资金投入,确保教育、科学、计划生育等法定支出的依法增长和各项社会保障政策的及时落实。保持政府公共投资的适度规模,对一般性支出坚持厉行节约、从严从紧原则,立足资源优化与配置,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2011年财政收入主要项目预算情况
  一般预算收入2328500万元,同比增长9.00%,其中:增值税125000万元,同比增长9.43%。营业税943500万元,同比增长9.91%。企业所得税716500万元,同比增长9.00%。城市维护建设税151400万元,同比增长9.74%。房产税184400万元,同比增长9.58%。印花税61900万元,同比增长8.67%。城镇土地使用税14890万元,同比增长9.56%。土地增值税58600万元,同比增长10.10%。车船税16700万元,同比增长9.07%。教育费附加收入38000万元,同比增长9.14%。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11500万元,同比增长5.84%。罚没收入1940万元,同比增长5.04%。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4170万元,同比下降53.18%。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5500万元,同比增长10.60%,其中: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15480万元。廉租住房租金收入20万元。
  (三)2011年区级财力支出功能科目预算情况
  根据财政部制定的《2011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以及支出功能分类科目顺序,2011年区级财力支出情况如下:
  一般预算支出安排1730000万元,其中:
  1. 一般公共服务安排144917万元,主要用于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正常运转、依法履职经费,保障全区社会事业建设、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整理、优秀人才培养等重点项目开展和计划生育投入的依法增长。
  2. 国防支出安排1834万元,主要用于预备役部队建设、慰问驻区部队、人防工程建设、国防动员和兵役征集。
  3. 公共安全安排68232万元,主要用于政法系统正常运转经费,保障政法装备配置、科技强警和警用车辆更新等设施设备升级,支持基层派出所建设和社会安防工程整合。
  4. 教育支出安排203468万元,主要用于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教学设备配置达标和支持教育布局结构调整,支持特色校园建设,支持校园电力增容改造。
  5. 科学技术安排13106万元,主要用于支持可持续发展示范项目开展和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支持开展科学普及活动,落实德胜科技园政策兑现资金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资金。
  6. 文化体育与传媒安排19913万元,主要用于确保全区文化和体育场馆的正常运转,组织各类文体活动,丰富人民群众业余生活,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升区域整体文化品质。
  7. 社会保障和就业安排228744万元,主要用于继续落实养老助残政策,进一步完善社会化养老保障体系,落实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优抚安置等方面的社会保障政策。
  8. 医疗卫生安排74456万元,主要用于继续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确保全区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平稳实施。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支持力度,保障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9. 环境保护安排8532万元,主要用于环境监测、污染治理和发放煤改电居民低谷电补贴,支持大气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扩建,落实污染源排污状况普查经费,支持中意合作什刹海水处理项目。
  10. 城乡社区事务安排499693万元,主要用于保障平房院落综合整治、旧城房屋修缮、老旧小区环境整治、文保区腾退、老楼通气等民生项目的顺利实施,为人口疏解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11. 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安排2966万元,主要用于国有资产监管、安全生产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12. 商业服务业等事务安排590万元,主要用于支持旅游事业发展。
  13. 住房保障支出安排42338万元,主要用于住房公积金补贴和提租补贴。
  14. 粮油物资管理事务安排2978万元,全部是按照市财政局要求建立的粮食风险金。
  15. 预备费安排54000万元,占财政支出的3%。
  16. 其他支出安排364233万元,主要是预留的架空线入地项目、道路疏堵工程、新建幼儿园、校舍安全工程等基本建设资金,以及兑现金融产业政策和援疆建设资金。
  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11060万元,全部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支出。
  三、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确保完成2011年预算任务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启动的第一年。我们将按照区委要求,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努力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作用,确保完成全年预算任务。
  (一)提高财源建设水平,增强财政保障能力
  抓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契机,充分发挥财政政策、资金的引导扶持作用,坚持巩固主体财源与培育新兴财源并重,着力打造财源建设的长效机制。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机制,统筹运用财政资金、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完善组收工作机制,搭建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密切关注重点税源动态,努力挖掘增收潜力,提高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规范非税收入预算管理,努力实现应收尽收。
  (二)财政支出统筹兼顾,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
  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促进区域经济保持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认真贯彻落实促进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支持力度,创新支持方式,按照"一核一带多园区"的空间发展战略,重点支持金融街拓展和广安产业园区建设,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促进金融、科技、文化创意等高端产业发展,推动形成结构合理、业态丰富、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优化教育、科技、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领域的资金统筹和支持方式,确保各项社会事业和民生领域的资金需求。继续支持重点地区环境综合整治、旧城改造及人口疏解、交通环境改善、文保区建设等重点工程项目。同时,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确保重点领域的投入。
  (三)以改革创新为手段,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认真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按照《北京市财政局转发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预算信息公开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京财预〔2010〕725号)要求,完善部门预算信息公开制度。进一步健全财政资金运行管理模式,建立管理科学、操作规范、运行安全、使用高效的财政预算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对政府投资项目、整治及大型修缮项目的财政投资评审机制和制度体系。健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加强绩效考评工作与预算管理的有效衔接,落实支出责任,确立以"结果"及"追踪问效"为导向的支出管理模式。强化财政监督管理职能,加强与其他监督部门的沟通与配合,实现财政日常管理与监督检查相结合的资金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区街财政体制,合理划分区街财政收入,明确区街事权范围和支出责任,促进区街事权与财力相统一。

  各位代表,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起始之年。我们将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指导和监督,虚心听取区政协的意见和建议,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十二五"开好局做出积极贡献!

 

 

 

 

 


  西城区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
  和2011年预算(草案)

 

 

 

 

 

 

 

 

 

  目         录


  表一  北京市西城区2010年财政收支预计执行情况表

  表二  北京市原西城区2010年财政收支预计执行情况表

  表三  北京市原宣武区2010年财政收支预计执行情况表

  表四  北京市西城区2011年财政收支预算表

  

  

回到顶部

政务服务热线:1234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二龙路27号 邮编:100032
技术支持邮箱:work@bjxch.gov.cn
官方微信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